未来|罗新X刘北成:面向未来的历史记忆

在对谈开始前 , 刘北成为《奶酪与蛆虫:一个16世纪磨坊主的宇宙》颁发“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奖项 。 该书揭示了一位生活于16世纪意大利的磨坊主的精神世界 , 他能读会写 , 不仅对世间万物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 还经常和人交流 。 最终 , 在近乎默默无闻中度过一声吼 , 由于教皇的直接干预 , 他被宗教法庭烧死在火刑柱上 。 本书自出版后便成为微观史研究的典范作品 , 为读者们所熟知 。
在今天 , 我们一同阅读百年前一位小人物的故事有什么意义?刘北成认为 , 《奶酪与蛆虫》的作者卡洛·金茨堡在该书的意大利文原版前言写的非常清楚 。 书的主角——磨坊主梅诺基奥是一个当时社会的普通劳动者 。 得益于印刷术的应用 , 作为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 , 他获得了跟更广大的世界接触的可能性 , 也因此对宗教、世界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产生了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 。 同时 , 他还迫切地想要去和别人交流 , 希望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建立一个相互沟通的关系 。 在今天看来 , 这些想法或许“荒诞不经” , 但可贵在于他们是在那个思想禁锢年代的“独立”声音 。 卡洛·金茨堡因此写道:“这个磨坊主和我们一样 , 走在一条曲折的通向美好未来的道路上” 。 刘北成认为 , 虽然相隔几百年 , 但这位平凡的、此前被历史遗忘的磨坊主无疑是我们的思想先驱 。
未来|罗新X刘北成:面向未来的历史记忆
文章图片

罗新认为 , 在今天阅读这样的作品非常合适 。 这个时代的信息、知识、思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度 , 现在几乎每个人都能很轻易地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我们会产生多少个这样的磨坊主?所以这并非是一个仅仅属于历史专业研究领域的故事” 。 罗新表示 , 金茨堡写这本书的学术追求是复原某一个时代人的文化知识的来源 , 然而今天 , 这个问题可能显得更为困难 。 “面对拿着手机、电脑的人 , 我们很难得知他们获取知识的那个原始‘来源’” 。
随着信息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 不仅是获取知识 , 未来我们记录历史的方式可能也会发生改变 , 技术会在多大程度上重塑我们的集体记忆?站在更遥远的未来 , 我们又会倾向于选择怎样的方式记录过去?刘北成认为我们有很多样的途径可以记录我们存在的痕迹 , 即使是穿的衣服戴的帽子 , 都携带着时代的信息 , 只是需要有心人去提取出来 , 而这不仅是专业历史学者的工作 , 建构属于我们的集体记忆需要各行各业公众的广泛参与 。
刘北成特别提到了以色列集体记忆建构的过程 , 如今以色列常常被视为一个“流亡者”的国度 , 但在二战时期 , 它也是英雄的国度 , 以色列的建国者们曾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与英军并肩作战 。 在建国两年后 , 欧洲大屠杀的幸存者才移民而来 , 携带着属于他们的创伤记忆 , 这些记忆在艾希曼审判之后 , 为以色列建国者们所接纳和理解 , 最终在融合两种记忆的基础上 , 形成了如今的以色列集体记忆 。 “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发是 , 我们的共同体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人群 , 携带着各种各样的记忆 , 我们的集体记忆怎么能够融合更多的更多元的记忆 , 并带着这样的记忆走向未来 , 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 ”
未来|罗新X刘北成:面向未来的历史记忆
文章图片

罗新则对此表示赞同 , 历史、记忆、过去是不同的概念 。 过去是无穷无尽的 , 我们把现在还能够知道的称之为记忆 , 而记忆当中又只有很少部分被写进了历史 , 这其中存在着很多的递减效应 。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 , “我们如果想改变现实 , 就要先从改变过去开始 。 如果我们要对现在和未来负责 , 我们就要对过去负责任 。 每一种过去都指向一个未来 , 为了我们想要的未来 , 我们要谨慎地去选择我们要负责任的那个过去 , 把它讲述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