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秀洲竹编师傅钟永和:用老手艺编出“王店篮”新花样
大牌范十足的女士箱包
极具艺术感的花瓶
富有年代感的水壶
……
从业53年的
“竹匠师傅”钟永和
将“王店篮”玩出“新花样”
在位于秀洲区王店镇南梅村的“王店篮”名师工作室,钟永和正全神贯注地编织着手中的篮子,薄如纸片的竹篾在他的手里旋转、交错,不多时便初具雏形。“有人闲下来爱打牌,我闲下来就爱做竹编,还喜欢研究些新东西。”钟永和说道。
文章插图
信手拈来源自厚积薄发
钟永和口中的新东西,样样都踩在年轻人的审美点上。
文章插图
大牌范十足的女士箱包内外两层,提手、外皮、内胆分别采用不同的编织工艺,是非遗传承与实用艺术的完美结合;
文章插图
竹编花瓶造型精美,瓶身曲线配合竹子特有的质感,当作居家花瓶摆件,别有一番韵味……
从手机上看造型,再用竹编技艺加以呈现,钟永和不断创新的背后依靠的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硬功夫。
几十年前,在秀洲区王店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几只竹子编成的篮子,当地人把这种有着圆圆肚子的篮子叫“王店篮”。钟永和14岁进厂学习编织竹具,自此和竹编结下了不解之缘,畚箕、蚕匾、草筐、背篓等竹编农具是那时他打交道最多的东西。
文章插图
“这些农具,主要讲究实用、牢固,漂不漂亮大家倒是不太在意。”即使大家没有美观度要求,钟永和却总想着漂亮和耐用两者兼顾,日复一日编织竹具,这时期成了钟永和手艺成长最快的一段时间。
二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竹器厂迎来改革,逐渐转到以生产尼龙绳为主。自此钟永和离开工作了20年的竹器厂,自立门户,依旧从事竹制农具生产工作。依靠竹编这门手艺,钟永和家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6年,钟永和通过申报正式成为秀洲区非遗传承人中的一员。这位以竹编谋生,跟竹编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竹匠,感慨说道:“从拿到非遗传承人证书那个时候开始,竹编不再仅仅是我谋生的一种手段,此后的我有着更大的使命,可以只为喜欢而编竹具了。”
备受追捧源自水磨工夫
在南梅村的“王店篮”名师工作室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竹编作品,品种有40多种。大牌范儿的竹编包、衬着蓝印花布的“小芳篮”……仅是通过繁复的纹路便可一窥工艺之复杂。钟永和说:“加工一个竹编包最起码也要两天时间,没有耐心的人做来不的,优点是成品只要不受潮可以放几十年。”每次周边地区搞活动,钟永和的摊位前总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的喜爱可见一斑。
文章插图
从一根竹子变为一只篮子,要经过选材、劈竹、过剑门、上刮刀、编织和涂清漆等步骤,没有磨具,成品如何全凭经验掌控,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只篮子,竹编的魅力也在于此。
“一片竹子要劈12层篾,全凭手感……”嘴里说着手上不停,钟永和用粗粝厚实的手掌拂过青竹表面,篾刀去其节,一分二,二分四……加工好的竹篾交错、层层堆叠,这才有各种各样的篮子诞生。与之前制作农具为主不同,现如今制作的多为工艺品,有日式的,有欧美风的,有细软得跟布包一样的,也有挺括得棱角分明的……钟永和用创新表达赋予了“王店篮”新的生命。
- 手艺|适合女生学的6门手艺,不读大学可以参考,学时短,回报率还高
- 失传&奉化姑娘出嫁必备,如今制作这些物品的老手艺却要失传了……
- 非遗文化&沂蒙手艺人⑩|石运梅:以剪代笔,用布贴画
- 剪纸|民勤巧手艺人剪出“苏武牧羊”
- |一块普通的翡翠明料,玉雕师另辟蹊径,为手艺人点赞!
- 手艺|非遗文创“景泰蓝和田玉冰壶”:传统手艺镶嵌冬奥精神
- 木版年画!杨柳青年画:画风能创新 老手艺不能丢
- 鬼术!聊斋故事:鲁班骗鬼术
- 新闻记者&沂蒙手艺人⑨|冯建:毫厘成画,蛋壳生花
- 手艺人|武强年画:那些被收藏的木版 永远不会再沾上颜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