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贝&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二 )


我们致敬《不确定宣言》,作者兼绘者费德里克·帕雅克用三卷本的篇幅讲述了本雅明的人生历程。他用最契合本雅明的方式打通了文学、传记、艺术与历史记忆之间的通道,用黑白相间的笔墨描绘了那个明暗交织的时代中光影错乱的人们。它用简练的形式勾勒了本雅明的一生,也运用视觉效果将读者带入和本雅明同样的质问,向不确定的人生和未来给出自己的探索。
海贝&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文章插图
致敬辞
雕塑是什么?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与艺术史学者马丁·盖福德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了一场持续18年的对话。在他们眼中,雕塑是坚实的物质,也是光线的虚空;雕塑是凝固的当下,也是时空的流动;雕塑是对死亡的沉思,也是旺盛迸发的生命力;雕塑是想象力的承载,更是一种行之于物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谈话主题,跨越了地域、文化和语境,将历时千万年的人类实践联系在一起,通过阐述“雕塑是什么”,进而叩问“人类是什么”这个更为宏大的命题。
我们致敬《雕塑的故事》,致敬它对雕塑艺术所能蕴含的复杂情绪与多元审美而做的深入探索,也致敬它为雕塑艺术所能触及的悠远时间与广阔空间而做的大胆开拓。正如作者葛姆雷所说,在这个虚拟数字时代,雕塑依然是我们质疑世界的重要方式。
海贝&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文章插图
致敬辞
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的余晖沉入黑夜,但启蒙运动的黎明却尚未到来。变革的种子在长夜中沉默地酝酿,一个穷乡僻壤的小人物却发出独立思考的声音。他离经叛道的呼声最终将他推上了审判庭,他的生命也葬送在烈火之中。除了尘封的档案,他的生平湮灭无闻。但历史学家却最终还他以尊严。一个小人物的心灵宇宙,通过史家之笔,穿透时空的帷幕,直抵现代人的眼前。
我们致敬《奶酪与蛆虫》,致敬它见微知著的深刻洞见,洗练而生动的文笔,赋予了枯燥的文献档案以鲜活生命。我们更要致敬作者卡洛·金茨堡,致敬他在灰尘满布的档案丛林中披荆斩棘,从微观细节中发掘出一个平凡人物的非凡故事,他以严谨、深刻而富有温情的史笔,让我们相信,纵使渺小如尘沙之众,纵使独立思考的微光会隐没在漫漫长夜,也同样有着不被遗忘的尊严。
海贝&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文章插图
致敬辞
海贝本是海洋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却被历史学者从时空的海洋中打捞出来,赋予全新的意义。作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古代贵族对它趋之若鹜,将其转运千里。对海贝的执迷连接起了世界最早的交流网络。在金银货币主宰天下之前,海贝也曾作为贝币,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创造出史上第一个世界货币体系。透过海贝,我们窥见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文明全景。
我们致敬《海贝与贝币》,致敬它“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史笔,致敬作者作为史家探微寻幽的洞察力。本书对海贝与贝币的辨析,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定义了货币的含义,也让我们对全球贸易的意义重新进行审视。人类的欲望与追寻,文明的交流与隔阂,时代的兴奋与苦难,犹如海上的细浪与波涛,书中的海贝则成为指引方向的指南针,引领读者航向历史之海的深处。犹如珍珠藏于海贝之内,改写人类文明的力量,也常常蕴含在司空见惯的寻常微物之中。
海贝&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
文章插图
致敬辞
在中山大学历史系的档案室,存放着一本少有人问津的日记。它的主人——晚清的一个州县官杜凤治50岁才开启仕途,宦粤十几年,以一个地方官僚的私人视角真实记录了晚清时期官场的百态。邱捷独具慧眼,经过长期的深入阅读,充分挖掘出这本日记的价值。晚清地方官员为何经常偏离王法做出判决?官员之间对上对下日常如何互动?“皇权”是否“不下县”?针对这一系列重要的问题,《晚清官场镜像》在既有的有关清朝政治制度史、法制史研究的基础上,填补了许多前人未给予充分关注的关键事实与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