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毛$一百多年前,太平军进攻江南,江南百姓是如何求生的?( 三 )


文章插图

四、逃难到乡下后,老百姓日子过得如何?在兵燹战乱之下,百姓纷纷避居乡野。江浙一带民众流行的谚语“小乱避城,大乱避乡”,小乱避城可以躲避兵灾,大乱贼兵往往觊觎繁华的城镇,因此只能避居乡野。但太平军和兵匪很快就察觉了这种情况,于是针对性地进行“掳城先掳乡,乡亡城不守”于是即使逃亡到乡下面临的也是难以预测的危险和劫难。咸丰十年四月,太平军攻陷苏州,太平军随即派出士兵到苏州各乡镇去“打先锋”(抢掠财物)。太平军几乎无物不掳,金帛、子女、牛羊、鸡、豕等物皆被搜刮殆尽。在太平军打先锋的同时,当地的土匪、流氓和清军也跟着劫掠村镇,避居乡野的百姓被太平军、兵匪搜出着不计其数,被劫夺的财物则难以计算。一些人为保住财产不受侵犯,奋起与太平军、匪兵抗争,被杀者众。


长毛$一百多年前,太平军进攻江南,江南百姓是如何求生的?
文章插图

避居乡野,除了时常会遭到太平军、匪兵的袭扰之外,乡下艰苦的生活条件也是逃难者不得不面临的一大困难。缺医少药、缺吃少穿,没有安全保障,时常遭到了乡民敲诈等情况屡屡发生。初到乡野,不少富人因无法适应乡村的生活,患病者人数增多,不少人寻医求药无着,最终病死在乡野。另一方面,乡野物资匮乏,大战之下百姓流离失所,市场秩序被严重破坏,原本就贫困的乡村生活供给品更加缺乏,避居乡野的人们为了生存,必须解决食物匮乏、医药匮乏和其他问题,生活之困难,可以想象。清末咸同年间的常熟塾师龚又村带着妻儿逃难到了乡下,他在日记中写下了当时生活的困苦:“借《随园诗话》旅窗消遣,而老妻枯坐,十指常闲,稚子啼饥,三餐不给。”龚又村的记录,真实地再现了避居乡村后的艰难生活。在当时的环境下,这是龚又村的遭遇是千千万万个江南百姓家庭的遭遇。如今看来,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无奈,依然令人唏嘘。


长毛$一百多年前,太平军进攻江南,江南百姓是如何求生的?
文章插图

清末咸同江南百姓大迁移,这是太平军进攻江浙带来的连锁反应,也是百姓的无奈之举。天下兴亡,百姓皆苦。清末咸同百姓大迁移,俨然一首黎民哀歌。在一百六十年后的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惊心。参考文献:庄建平,《近代史资料文库》第 5 卷吴大澂:《吴清卿太史日记》,罗尔纲、王庆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国》第 5 册张尔嘉: 《难中记》《庚辛泣杭录》卷 11,《丛书集成续编》第 166 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