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李白一生三次过三峡,诗仙流放遇赦吟绝唱

三峡!李白一生三次过三峡,诗仙流放遇赦吟绝唱
文章插图
诗仙李白画像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读李白这首《早发白帝城》,由肤浅理解到深刻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年轻时读古诗,常有囫囵吞枣的毛病,满足于一知半解,喜欢从诗的字里行间,推断诗境诗心。如今不那么年轻了,意能从诗里读到诗外,读出别的滋味来。正所谓:“功夫在诗外”也。
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已59岁。这是公元759年初夏的一天,李白披头散发被公差喝斥着,押解进入了长江三峡的西陵峡。

三峡!李白一生三次过三峡,诗仙流放遇赦吟绝唱
文章插图
西陵峡

"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逆水之舟在黄牛岩下的黄牛峡徘徊着、挣扎着。他此刻的吟叹正如猿鸣般悲切,自己无罪竟遭不白之冤而被流放夜郎,不想这黄牛亦来挡道,愁得白发催生。他肯定想起33年前,自己满怀"辅弼天下"的雄心壮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路放歌经过三峡的情景……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青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秋天,25岁的李白先游峨眉,再从青衣江乘舟东下。到渝州后,继续东下。因其弟在奉节石马河畔经商,故船至奉节、巫山一带后,李白便下船作了较长时间的停留,并游览了川东的一些地方,写了一些描绘三峡风光的诗篇。如《巴女词》:“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又如《巫山枕障》:“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朝云夜八天行处,巴水横天更不流。”
江水把游子送至荆门,李白放眼望去:“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他以为自己进入了可以大展才华的天地,便陶醉了:“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三峡!李白一生三次过三峡,诗仙流放遇赦吟绝唱
文章插图
【 三峡!李白一生三次过三峡,诗仙流放遇赦吟绝唱】瞿塘峡

遗憾的是,李白出峡后游历了16年,才被吴道士推荐进京。斯时的长安已无盛唐气象,大明宫里充满腐败气息。朝廷奸佞当道,危机四伏。李白的天才也曾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但他很快便意识到皇帝只不过把他当作东方朔式的近幸,并不重用。他日益苦闷,时常流露出对当朝权贵的鄙视和傲慢。于是谗毁屡至,不到三年就被逐出长安。从此,他就披头散发云游天下。
倘若从今往后,李白真是隐身避世,他满可以在山水中走完诗酒人生。但悲剧就在于,王朝已经腐败,而李白的报国之心却未能泯灭。他只是借酒浇愁,佯狂发愤,常常“拔剑四顾心茫然”。从他的人生轨迹看,他任何时候在山林中的啸叫都是怀才不遇的哀鸣,作为男子汉大丈夫,他从仗剑出峡的那天起,就心系国运朝纲,期盼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李白此时暂居庐山。两年前,永王李磷率师经过浔阳(今九江)时,聘请李白作他的幕僚。李白认为这是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便同意了。不料,由于统治集团的王权之争,永王军队被肃宗歼灭,李白也被捕入狱,在牢里一直关到秋天,总算被率兵路过这里的御史中丞宋若思保释出狱。他为了表明心迹,挽回声名,竟又随军平乱,但没走多远就在安徽宿松病倒了。朝廷并没有因此而饶恕他,而是将他流放夜郎。

三峡!李白一生三次过三峡,诗仙流放遇赦吟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