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30亿票房,一下子消失了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不值得影评
_原题为30亿票房 , 一下子消失了
作者:阿树
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 。
2021年 , 中国电影票房有470亿 , 全球第一 。 来到疫情的第二年 , 这个相比于去年翻倍的数据还算亮眼 。 但仔细一看 , 复苏的繁荣之下 , 仍有某些惊人的裂隙 。
这一年票房前四名 , 分别是:《长津湖》57亿 , 《你好 , 李焕英》(以下简称《李焕英》)54亿、《唐人街探案3》(以下简称〈唐探3〉)45亿 。 第4名 , 《我和我的父辈》 , 14.7亿 。
如果不是仔细考察 , 观众可能很难发现 , 票房第3和第4之间 , 票房相差30亿 , 出现了严重的断层 。
冯巩|30亿票房,一下子消失了
文章图片

▲左起依次为:《长津湖》《李焕英》《唐探3》《我和我的父辈》海报
这种两极分化是前所未有的 。
更值得注意的是 , 《长津湖》《李焕英》《唐探3》三者相加 , 更拿走了全年总票房的三分之一 , 是典型的虹吸效应 。 这也意味着 , 更多的电影 , 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 被人们遗忘 。
比起数据 , 我更关注数据背后的秘密 。 这个奇特的数据背后 , 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电影与人的故事 。
01
票房的虹吸
元旦前后 , 我在视频平台一口气回顾了这三个大部头 。 《李焕英》《唐探3》是春节档的 , 《长津湖》来自国庆档 。 距离上映过去了几个月 , 如今放在一起看 , 我试着理解 , 为什么是《李焕英》和《长津湖》?当然 , 还有《唐探3》 。
《李焕英》和《长津湖》 , 一个是女性题材 , 一个是男性的故事 。
《李焕英》是走心的 , 是眼泪的胜利 , 《长津湖》是走肾 , 是荷尔蒙的胜利 。
两部电影同时也是档期的胜利 。
春节档的《李焕英》有着观众无法拒绝的主题——子欲养而亲不待 。 春节期间 , 带爸妈看一部关于孝顺爸妈的电影 , 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 。
冯巩|30亿票房,一下子消失了
文章图片

▲《李焕英》剧照
《李焕英》可分为两部分 , 前三分之二 , 一个又一个令人爆笑的小品段子 , 帮助母亲买电视 , 打排球 , 以及相亲 , 三者无甚关联 , 也没有剧作层面的推进和层次 。 但这不重要 , 重要的是 , 这些段子“足够好笑” 。
这继承了“原作”小品的优秀基因 。 同名小品改编到大银幕 , 小品的特质 , 一点没变:人物对白 , 扯着嗓子 , 提高音量 。 《李焕英》角色塑造和表演是春晚式的 。 桥段设定 , 故事编排 , 也是春晚的方式 。
当时想 , 为什么《李焕英》要扯着嗓子说话 。 看到冯巩客串 , 说“我想死你们啦” , 观众一阵爆笑 , 我突然明白了 。
冯巩|30亿票房,一下子消失了
文章图片

▲冯巩客串《李焕英》说出经典语录:“我想死你们啦”
《李焕英》第二部分是催泪的 。
最后半个小时 , 电影近似一种MV的风格 , 将所有泪点倾泻而出 , 节奏快 , 情绪浓度也足够高 , 最后以一个小作文式的致敬语落幕 , 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和票钱 。
而国庆档的《长津湖》 , 赢在战争场面的感官冲击 。
尽管部分特效有些粗劣 , 但并不妨碍全程不间断的战斗带来的刺激、紧张和血腥 。 战争、动作 , 是香港导演林超贤的拿手好戏 , 这一点在《红海行动》中已有体现 。
冯巩|30亿票房,一下子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