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了两趟飞机 , 换乘一次汽车 , 辗转一天多时间 , 90后姑娘丁万明才从重庆回到云南省华坪县通达乡丁王村的家 。 虽然历经一场精彩的演出和一段漫长的旅程 , 但她并不觉得累 。
丁万明是傈僳族民歌的传承人 , 在不久前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政府主办的2021中国原生民歌节上 , 她和5名演员表演了傈僳族民歌《赶猪调》 , 用歌舞将劳动生活场景展现在观众面前 。
在本次民歌节上 , 展演节目包括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3个 。 丁万明说 , 希望民族文化不要流失 , 民歌可以一代一代传承 。
民歌在田野
初中毕业3年后 , 丁万明从深圳打工归来 , 决心留在家乡 , 而后跟随同村的非遗传承人蔡学珍学习民歌 。 “那时蔡老师自发组织了一个文艺队 , 邀请村里年轻的姑娘参加” , 丁万明和民歌的缘分就此开启 。
由于白天丁万明和队员都要干农活儿 , 学习、排练的时间只能安排在晚上 , “刚开始每天都去学 , 现在差不多一个月排练一两次” 。
传统的民歌教学主要采用口耳相传的形式 。 “我们不懂乐谱 , 老师唱一句 , 我们学一句 。 ”丁万明认为 , “文化程度”是影响民歌学习的重要因素 , “有的人文化程度跟不上 , 想要理解民歌 , 很困难 。 ”
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壮族三声部民歌”保护单位广西南宁马山县文化馆工作的蓝春平 , 在本次民歌节上和蓝海群、蓝日浩一起表演了歌曲《生活美如霞》 。
蓝春平是壮族三声部民歌的传承人 , 却是瑶族人 。 她初次接触这个民歌是在1999年 , 现在她每年都会和同事组织民歌培训 。 “上星期我们刚刚结束壮族会鼓的培训 , 还有打扁担、壮族三声部民歌等” 。
蓝春平介绍 , 他们会先把培训通知告知学校和各乡镇的文艺队等 , 由学校和文艺队选送老师到文化馆学习 。 每次培训一个星期 , 一次80-120人 。 除了培训 , 蓝春平也和其他传承人一起走进校园 , 传唱民歌 , 他们还针对中小学生推出关于三声部民歌的书籍 。
打造“校园中的田野”
在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张天彤看来 , 民歌蕴含着民族的历史文化记忆 , 是民族的文化符号 。 “鄂伦春、达斡尔等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 , 没有本民族文字 , 他们的文化是怎样延续至今还生生不息的?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族源、历史、生产生活技能等 , 通过唱歌的形式存续 。 ”
2016年-2018年 , 张天彤带领学生团队 , 针对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族3个少数民族 , 通过拍摄、采访的方式开展民歌抢救工作 , 如今 , 已录制民歌625首 , 拍摄视频素材300多个小时 。
张天彤在教学时 , 会定期邀请民歌传承人走进大学课堂 , 打造“校园中的田野” 。 “我每次会请1-3位非遗传承人和民间歌手 , 请年长的传承人示范 , 年轻的传承人演示 , 向学生展示新一代‘传承’方式” , 之后 , 学生们要上台演唱 , 再请传承人点评辅导 。
在教唱过程中 , 张天彤还会请传承人讲述民歌背后的故事 。 比如 , 闽西山歌中 , 有的歌者会在乐句中加“噢噢”的衬词 , 这源自闽西龙岩适中镇 , 那里山高路陡 , 当地居民在山上挑担很累 , 时常需要停下喘气 。 后来 , 人们把这种喘气声用到歌唱中 , 逐渐形成闽西山歌的一种润腔特色 。
张天彤希望学生学习民歌时 , 既要知其然 , 更要知其所以然 。 她认为 , 这种示范、教学、展示、汇报的互动交流形式 , 能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民歌 , 进而完善知识结构 , “这比单纯模仿的学习效果要好很多” 。
- 美丽家园@落叶课堂后,居然涌现那么多蓝媒“艺术家”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赛事!日照“太阳城”网球公开赛启动仪式圆满举行
- 感觉|?品黄香九画“猪”
- 西装|《不会恋爱的我们》来袭,金晨化身霸总,恋上“小狼狗”王子异
- |虎年喜相“豫”!河南博物院携“青玉虎形佩”首次参与“集五福”
- 纸杯#美术生在杯子上画“知否”,当倒入水瞬间,网友:居老师挺住!
- 希腊人$古希腊眼里的中国,犹如“神族”一般,中国人看了都难以置信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