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我承认,我心里有鬼”

还有半个月就是春节了 。 传统上 , 这不仅是个热闹团圆的节日 , 也是祭祀逝者的重要节点 。
小时候 , 每逢过年 , 看到大人们庄重地摆好天、地、祖先的牌位 , 再摆上满满一桌的贡品 , 口中念念有词地烧香祭拜 , 心中总会不自觉地生出一种敬畏 。
但同时也默默好奇 , 世界上真的有鬼吗?逝去的人会再回来吗?
逝者|“我承认,我心里有鬼”
文章图片

《寻梦环游记》
年轻人或许大多数并不相信有鬼 , 但这不妨碍我们着迷于各种人与鬼、鬼与鬼之间的故事 , 无论是爱情悲剧《倩女幽魂》《人鬼情未了》 , 还是惊悚电影《午夜凶铃》 , 或者治愈系的动画《寻梦环游记》 。
而中国古人却十分相信世界上有鬼 , 相信在眼前的人间之外还有一个住满了鬼的幽冥世界 。
那里的鬼也有家庭 , 有娱乐生活 , 有统一的秩序和规则 。 虽然我们看不见他们 , 但他们可以对我们的世界产生影响或干扰 。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写了很多来到人间的鬼 。
不过 , 鬼电影和鬼故事看了这么多 , 似乎没有哪一个故事详细讲过这些问题:
鬼有生老病死吗?
鬼都是青面獠牙、凶恶恐怖的吗?
转世投胎有什么条件?谁来批准?
阎王爷会退休离职吗?
仙界、人界、阴间的权力关系如何?
还有奈何桥、孟婆汤、生死簿……这些都是怎么回事啊?
可能是认识最多鬼的“活”人有鬼君在看理想App开设了一门“鬼”课——《有鬼!中国人的鬼魂世界》 , 搜遍魏晋至明清的志怪小说 , 为你讲述N个好笑的、绝不恐怖的鬼故事 , 一窥中国古人对幽冥世界的执着和想象 。
鬼魂的观念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了 。
人为什么会死?人死之后会去哪里?我们为什么会梦到死去的亲人?这些我们现在看来似乎已不成问题的问题 , 对原始人类来说 , 是极大的困惑 。
面对逝者 , 那些思念、记忆 , 对他们离开人世之后的生活的迷惑 , 甚至还有对逝者的恐惧 , 害怕他们回来祸害自己 , 这些复杂的情感一直纠缠着古人 , 便渐渐产生了鬼魂的观念 。
随着文明的发展 , 人们对鬼世界的想象越来越丰富 , 关于鬼的故事也越来越多 。 有心的文人将这些故事整合、记录下来 , 就成了我们现在说的志怪小说 。
逝者|“我承认,我心里有鬼”
文章图片

《胭脂扣》
尽管古代志怪小说多来自民间故事 , 且成于多人之手 , 但读得多了就会发现 , 它们都隐隐地遵循一些基本规则 , 而不是一团乱麻 。
事实上 , 幽冥世界与人类社会一样 , 有一套完整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娱乐、婚姻、家庭等运行体系 。
更有意思的是 , 这些体系与规则也和人类社会一样 , 并非静止不动的 , 而是会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演进 。这种变化概括起来主要是两点:社会化和与时俱进 。
社会化 , 意味着大多数鬼魂并不是孤魂野鬼 , 只要吃顿饱饭就能打发 。 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世界 , 有自己的诉求 。 即使是骗吃骗喝的无赖鬼 , 也知道点菜 , 不仅要讨烧酒喝 , 还要“兼讨前门外杨家血贯肠做下酒物”这类特色小吃 。
再比如在政治上 , 鬼世界有一套完备的冥官体系 , 上至阎罗王 , 下至判官、城隍、土地 , 甚至跑外勤和内勤的阴差一应俱全 , 而且大多还是从阳间招录的 。 早期的地府 , “校招”和“社招”兼有 , 后来逐步演化为以“校招”为主 , 也就是主要录用刚去世的应届官员 。 冥官体系和冥招制度 , 使阴间成为有组织、有管理、有运转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