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子”不止在春节
半月谈采访人员 骆学峰 郑雪婧
“对对子”在当下不少古装言情剧中屡成热门桥段:科举考试中给上联要求对下联 , “比武招亲”先“放对子式狠话” , 破解谜题的关键也许就暗藏在一副楹联的字里行间 。 而在一些民国学者眼中,楹联不过是传统文体中的末流 。 梁启超称其“在骈俪文中,原不过附庸之附庸” 。 在近现代文体演进过程中,楹联韵散结合、美用合一,在不同时期发挥了特别作用 。
文章图片
在隆尧县唐尧公园 , 隆尧县楹联学会工作人员为学生讲解楹联文化 骆学峰/ 摄
抗战时期楹联凝聚各方力量
为哀悼阵亡将士,蒋光鼐曾撰挽联:“自卫乃天赋人权,三万众慷慨登陴,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石烂海枯犹此志;相约以血湔国耻,四十日见危授命,吾率君等出,不率其入,椒浆桂酒有余哀 。 ”周恩来曾撰联《赠冼星海》:“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写呼声 。 ”话语皆直白贴切,契合当时的时代强音 。
吴湖帆曾撰联:“孟光轧姘头,梁鸿志短;宋江吃败仗,吴用威消 。 ”借孟光、梁鸿、宋江、吴用4个历史人物的名字讥讽汉奸梁鸿志、吴用威的无耻面目、丑恶嘴脸 。 这属于楹联中的讽喻联,与现代杂文犀利辛辣的讽刺艺术颇为相似 。
又如打铁店联:“敌寇似煤炭,渐烧渐烬;我军如钢铁,越打越强 。 ”楹联字如刀剑,冷眼蔑视敌人,并向我军助威 。 酒食店联:“相将杯酒筹谋,排除国难;共出搏拳身手,打倒倭奴 。 ”此类战争时期的楹联号召同仇敌忾,甚至可称得上微型杂文 。
【曹振峰|半月谈丨“对对子”不止在春节】1944年3月,毛泽东在谈到如何发展陕甘宁边区的文化艺术时指出:“边区有三十五万户,每家都挂起有新内容的春联,也会使边区面貌为之一新 。 ”春联是当时群众的识字课本和政治课本,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
古往今来 , 楹联之所以广受青睐,就在于它比其他文艺形式更容易操作,仅凭文本就可以“拎出要点”,便于记忆和传诵,打破了地域、方言的限制,常用常新 。
楹联文化进校园以文化人
“此地花间凝翠霭,何人松下读清风”“四面清风生雅兴,一亭爽气荡俗尘”“一枕黄粱未熟已识那吉凶互倚,三声竹板正敲常笑它福祸相连”……一副副寓意深刻、朗朗上口的新楹联,让如今的青少年也能深切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 2019年,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楹联学会理事黄连有创办了唐尧书画院,利用节假日教授青少年练习书法,将楹联文化融入书法教学当中 。
隆尧县是李唐皇室的祖籍地,享有“唐尧圣地、李氏故里”的称号,是“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华诗词之乡” , 被中国楹联学会评为“中国楹联文化县” 。 为加强青少年楹联文化教育,隆尧县4所学校出版了专门的楹联交流刊物,开展楹联手抄报和楹联专版黑板报比赛、“我为我班写对联”等主题活动,并在主要建筑上悬挂楹联 。 学校不仅专门开设了楹联课程,老师们还会结合教学内容,融入楹联文化 。
曹振峰是隆尧县固城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平时上课常常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深得学生喜爱 。 一天上课,曹振峰在黑板上写好题目转过身正要讲课时,发现学生们争相往教室外看,原来是窗外树上鸟鸣声非常悦耳,却看不见小鸟,大家都伸着脖子寻找小鸟 。 曹振峰见状高声吟道:“‘叶底鸣声忽入耳’,同学们谁来对个下联?”话音刚落,教室一隅站起一名学生说:“老师,我给你对‘书中心绪已出门’ 。 ”
“好啊,对得真棒!”曹振峰夸道 。 “老师,既然‘书中心绪已出门’,就让我们再看会儿吧!”有同学说道 。 曹振峰说:“对上来的可以看个够,对不上来的就不能再看了!”课堂上一阵哄笑过后,大家静下心来继续上课 。
- 打油诗$打油诗·九首丨奔月嫦娥休笑我,温壶美酒送入喉
- 夜钓!诗·十首丨衔花小蝶痴痴舞,隐柳黄莺恰恰鸣
- 装置艺术|创意分享丨沉浸互动式创意艺术装置
- 礼乐文明|解读丨“通情达礼”的当代启示
- 海瑞#文艺评论丨黄志忠:超越皮相而奔向更深度的灵魂
- 于湖集|千年打卡胜地丨平生中兴碑 梦入紫翠屏——张孝祥永州打卡记
- 张京|不负韶华丨张京刚
- 教学|中英直播间丨梁亚力中国画山水画教学示范
- 四川省川剧院!口述民俗·我的春节记忆丨陈智林: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虎”的昂扬向上
- 刘勤兵@新春走基层丨艺术让布依村落“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