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人生两大凶德,一定要戒掉(深刻)

傲慢!人生两大凶德,一定要戒掉(深刻)
文章插图
【 傲慢!人生两大凶德,一定要戒掉(深刻)】
傲,败亡之道。多言,贻害无穷。
咸丰八年,曾国藩给国荃的信中说: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两端:曰长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嚣讼,即多言也。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曾国藩在这里指出了普通人的两大凶德和弱点:傲慢和话多。某种程度上说,年轻的曾国藩犯过傲慢和多言的错误,但他都能在事后认真反省、改正,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人格。所以曾国藩说的“凶德致败者”,是他从人生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宝贵训诫。傲慢!人生两大凶德,一定要戒掉(深刻)
文章插图
01

  • 傲,败亡之道。
人一旦有了傲的心,必然会在各个方面放松警惕,祸乱、失败也必然接踵而至。傲是自取灭亡之道,所以古人说骄公必败。在西方,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一个高傲的人,必然不能容忍别人,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王阳明说,“故为子而傲,必不能孝;为弟而傲,必不能弟。”一个自傲,傲慢的人是不会有什么人际关系、人脉的,不仅如此,他们可能连最起码的父母、夫妻、兄弟之间的关系都处理不好。傲慢!人生两大凶德,一定要戒掉(深刻)
文章插图
02
  • 多言,贻害无穷。
曾国藩的“戒多言”源于一件小事,当时他刚进入翰林院不久,正春风得意,一次在给父亲过生日时,对前来祝寿的好友郑小珊夸夸其谈,有些得意忘形,结果引起郑小珊反感,拂袖而去。事后曾国藩后悔万分,他在日记里反思自己有三大错。一是平常就自以为是;二是嘴上说话没把门的,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三是明明说话得罪了人,还跟人强辩,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总结这三点,曾国藩说自己作为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连《礼记》里说的“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的道理都参不透,连语言这一关都过不了,还能成什么大事呢?曾国藩一生在“戒多言”上下足了功夫,他不仅经常批评自己“每日言语之失,真是鬼蜮情状!”也经常反问自己“言多谐谑,又不出自心中之诚”,这种言语习惯、个性缺点,“何时能拔此根株?”他不仅对自己有这个“戒多言”的要求,还把它当成家训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内容,尤其是对他的两个儿子和几个弟弟反复灌输、强调这一点。曾国藩认为,如果想用言语超过压制别人,即使胜了,别人也不会服气,为人处世上,还是应当谦逊一些为好。争吵往往没有是非可言,结果常常会意气用事。一个人牢骚太多,结局必然抑塞,无故而怨天,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人必不服。抑郁不平之气,往往伤人害己。“戒多言”的本质是在面临人和事的时候,要做到自我控制,避免祸从口出、乱从口出,在本质上,这是一种临事不纠缠、少争论的行动智慧。傲慢!人生两大凶德,一定要戒掉(深刻)
文章插图
人有教养的十个特征1. 守时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他们懂得,即使是无意迟到,对其他准时到场的人来说,也是不尊重的表现。2. 谈吐有节注意从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总是先听完对方的发言,然后再去反驳或者补充对方的看法和意见。3. 态度和蔼在同别人谈话的时候,总是望着对方的眼睛,保持注意力集中;而不是翻东西,看书报,心不在焉,显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4. 语气中肯避免高声喧哗,在待人接物上,心平气和,以理服人,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扯开嗓子说话,既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影响周围的人,甚至使人讨厌。5. 注意交谈技巧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看法,即使自己不能接受或明确同意,也不当着他人的面指责对方是“瞎说”、“废话”、“胡说八道”等,而是陈述己见,分析事物,讲清道理。6. 不自傲在与人交往相处时,从不强调个人特殊的一面,也不有意表现自己的优越感。7. 信守诺言即使遇到某种困难也不食言。自己谈出来的话,要竭尽全力去完成,身体力行是最好的诺言。8. 关怀他人不论何时何地,对妇女、儿童及上了年纪的老人,总是表示出关心并给予最大的照顾和方便。9. 大度与人相处胸襟开阔,不会为一点小事情而和朋友、同事闹意见,甚至断绝来往10. 富有同情心在他人遇到某种不幸时,尽量给予同情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