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三合又起齐鲁风 天地莲池论艺道——大周石桥绘画艺术浅析
古今文人墨客都爱画荷、咏荷,自唐代以来描写荷花的诗词甚多。李白有诗曰:“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古有王冕画荷,后有八大山人、石涛,近代有中国百年第一画荷大家张大千重彩写意泼墨之风,另齐白石画荷呈粗放简朴乡野之美、潘天寿画荷呈壮硕丰华之美、吴湖帆画荷呈清淡透净之美、谢稚柳画荷呈精工秀韵之美,等等,可以说历史上老艺术家们笔下的荷各具风采。
文章插图
画展文心
曾见当代大画家吴冠中先生一幅拍卖作品《荷塘》,令人叹为观止。此画创作于1997年,尺幅巨大(长4米),画中以浓墨表现大片荷叶,以淡墨描绘荷叶倒影,用明丽的红、黄、绿色表现波浪、莲蓬和水中的鱼儿,一派富有活力的荷塘景象。
中国传统绘画中荷花卷轴多如牛毛,但程式化了的荷图并不能令人激动,而荷塘中大小叶片之交错、荷茎曲直穿插之复杂,老莲侧倚在荷丛里难分水上水下,这些无不让艺术家们痴迷在花叶之间找寻荷风之美。
当今画坛很多艺术家都画过残荷,他们着眼于线条之曲折,以倒影的荡漾、垂莲的点缀彩绘荷塘之浓妆,由此来铺设布置画面。
李商隐有诗描写残荷雨景:“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种残荷之美需要跨越时光长廊在繁华凋尽的心卷里反复吟读、反复诵咏,才得其深味。
文章插图
含月凝翠
大周石桥得齐鲁之风,亦喜画荷、咏荷、种荷。观其残荷图,画家在皴染中绘写出荷池历经沧桑后的铮铮风骨,呈现出沉寂于露重的晚秋之美。低垂的莲蓬一枝枝竖在无边的莲田里,月上孤亭,如画如歌。一池残荷,别有一番情致。
大周石桥画荷,题材丰富,清枝雅淡,无论含苞待放,还是昂首怒放,皆栩栩如生、灵秀生动。这些荷图构图新颖独特,粉白布局相间,蜻蜓点水穿梭荷间,蝴蝶轻舞水上,水草三两笔……尽显画家胸中胜景。
中国书法创作讲究以线为书写,而线又以骨取胜。画事则以笔取气,以墨取韵。作品的用笔、布局、立意丰富,在变化莫测中取之有法,形成了作者独立的笔墨风格。书画同源,知画者必知书。大周石桥书画有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蕴蓄于胸,其艺能登峰山顶。
潘天寿曾言:“艺事可求师于千年百世之前,可求知于千年百世之后。”中国画以意境、气韵、格调为最高境地,画事难于用繁,尤难于用简,简之可贵,在于纯熟。须老辣缜密,迹简意远,方为上品。观大周石桥其文与竹画,皆胸中先自有竹,而其治印皆胸中先有成印。画事者以实求虚、以虚求实,即得虚实变化之道矣!老子言:“知其白,守其黑。”这些取法布局在大周石桥的治印和书画艺术创作中皆有体现,我想这是其多年学识积累而成。
文章插图
铁骨春秋
自古至今齐鲁乃出大家之地,大周石桥得其周氏祖脉余荫,诗词文书画印俱佳,承文以载道之风,令人仰叹!其书画集艺评中天津美院原院长张蒲生先生等人的评论深刻感人,道出了大周石桥艺术生涯不懈的追求与丰实的收获。
中国画不仅仅讲究技法更要追求意境升华。大周石桥吸收八大山人、石涛空灵的画风,书法篆刻融合碑帖、摩崖、汉印古风,他的古旧纸、砖刻作品古典雅致,非常喜人。
- 朱自清!《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群文教学应该关注的点
- 三合将#故事:李存孝马前本无三合将,此人却能激战13太保20回合,凭什么?
- 荷塘$隐居诗词27首白首山中岁月赊,闲敲棋子慢烹茶
- 和田玉籽料|清乾隆 和田玉 籽料白玉 荷塘清趣 琵琶形 玉牌 子冈牌
- 荷塘@生命感动 大美创构——著名画家卢东近作荷塘长卷《家园》
- 大草原#本该止于秋水的寂寞,你两三句问候,却又起了风
- 荷珠#21首荷花诗词绿染荷塘香染莲,甘霖润泽碧波鲜
- 荷塘&红荷荡起阳光
- 春燕!谁执画笔染荷塘?
- 丝路花雨#甘肃敦煌舞南下觅“知音”:“三合一”立体呈现壁画乐舞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