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当代散文||儿时的年味儿( 二 )
另外一些方肉及猪头、猪蹄等,再上锅熏一下,一是上供好看,二是熏的肉味道好,存放的时间也长些。
熏肉一般也是由父亲来做。先把铁锅烧热,锅底铺上一张白纸,纸上撒两把茶叶,茶叶上抓两把白糖(红糖、冰糖亦可),然后盖严,文火加热至糖燋冒烟,熏蒸十五至二十分钟左右,起锅即成。熏烤过的肉面,燋红干爽,味美鲜香,真的让人,垂涎欲滴。
油炸的年货,样数也不少,什么耦合、带鱼、肉丸子,什么油香、馓子、呱呱叫,弄得个筐满盆溢,好不丰盛。
文章插图
到了年三十那天,吃过早饭后,母亲就开始张罗饭菜。洗菜和面,切肉剁陷,煎炒烹炸,不多时辰,饭菜就准备停当,只等入席就餐。兄弟们也没闲着,在父亲的带领下,贴门对,扫院落,挂家谱,换神符,张灯结彩,景象一新。欢快的孩子们在院子里放烟花,仍摔炮,追逐嬉戏,年的味道,淋漓尽致。
开饭之前,母亲要在院子里摆上供桌祭品,点上香纸,叩拜天地,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保佑全家平平安安。祭礼之后,全家人便可以就坐用餐了。
到了下午两三点钟的时候,母亲又开始准备年夜饭。
年夜饭比较丰盛,菜品数量也比较多,并且很有讲头。有鸡,预示来年“吉祥如意”;有鱼,并且是煎的,预示今后“连年翻身,富富有余”;有红椒,预示未来“红红火火”; 有年糕,预示生活“年年提高”……
主食当然就是水饺了,饺子的馅一般准备两种,一种是肉馅的,一种是素馅的。先包肉馅的,三十晚上吃,后包素馅的,初一早上吃。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吃素馅的饺子,预示在新的一年里,素素净净,顺顺利利。
饺子快包完了,菜也基本做好了,天渐渐地黑下来。在六点来钟的时候,家谱上近枝各家的男人们,拿着香纸鞭炮,到坟地上焚烧燃放,最后拿一只燃着的香,呼唤着已故的仙人们,回家过年。
回到家里,把那只燃着的长香,插到家谱下面,供桌上的香炉里,尔后,点燃纸冥,全家人面向家谱,叩首膜拜,迎接仙人们就位,和子孙们一起过年,此即为“请神”。
【 家谱#当代散文||儿时的年味儿】叩拜完仙人,就可以吃年夜饭了,由于全家人都聚齐了,也称吃“团圆饭”。儿孙们围坐在老人身边,喝酒吃菜,为老人们送上各种祝福之语,什么“年年增寿,岁岁添福”,什么“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什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林林总总,如此这般。听得老人家,心花怒放,喜上眉梢。
年三十晚上一般都睡得很晚,俗称“熬年”,现在有春节联欢晚会看,显得时间没那么长,也不觉得困。到了凌晨十二点,新年钟声响起的时候,各家各户都出来在院子里放上几挂火鞭,点上几个两响、礼花、钻天雷……顿时,全村上下,鞭炮齐鸣,礼花璀璨,映红天空,美丽的乡野小村,真正迎来了,新新年的开始!
文章插图
到了四点来钟的时候,老人们开始起床烧水煮饺子。饺子煮好了,先给家谱的仙人们盛上几小碗,烧点纸香,磕上几个头,这是老人们做的事。我们晚辈们是等老人们入座后,按着大小的顺序,依次给老人家磕头,也就是“拜年”。老人们嘴上说:“你们也忙了一年了,挺辛苦的,免了吧。”可心里却总是美滋滋的。虽然这是一种古老的习俗,但它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精髓所在!
给老人拜完了年,老人给孩子门点压岁钱,过去一般十块八块,现在涨到一百二百,有的甚至更多。然后,大家就可以吃饺子了。初一的饺子要多吃,谁吃的多了谁好,谁吃着了带钱的饺子谁有福,要是第一碗的第一口吃到,那就更有福了。吃完了饺子,大家开始换上新衣服,到家族长辈的家里拜年。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袁侃@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
- |当代著名书法家姜军书法作品欣赏
- |“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苏轼|西湖记想苏东坡
- 陈伟@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陈伟 作品展
- |当代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李金占作品展
- 苏东坡#西湖记想苏东坡
- 礼乐文明|解读丨“通情达礼”的当代启示
- |当石库门遇上当代艺术,来今潮8弄体验一场“城市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