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红楼梦》中王熙凤都不是她的对手,真正活得明白的人( 二 )

对手@《红楼梦》中王熙凤都不是她的对手,真正活得明白的人
文章插图
在第四十回中,众人陪伴贾母游逛大观园的时候,贾母先进了黛玉的潇湘馆,为她将翠色纱窗更换为银红色,随后又进入了宝钗的蘅芜院,发觉房屋中“雪洞一样”,映着房屋外面的衰草残菱越发显得冷清孤寂,贾母看不得女孩屋中如此素净,就“自告奋勇”的提出自己的装扮建议。贾母吩咐鸳鸯把石头盆景儿、架纱照屏以及墨烟冻石鼎摆在宝钗的书案上,再把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拿来,替换了宝钗屋中原本的青纱帐幔。如此一来,三维空间的实在之物墨烟色冻石就与二维空间中水墨画的墨色笔触互相映衬,雪洞一样的屋子,就成为了水墨画中的留白之处,白绫纱帐与石头盆景一柔一刚,相映成趣。同时,屋中的一切布置与屋外的自然景色,又有架着轻纱的屏风隔着,纱中看物,更添女子绣房的朦胧与婉约,这是贾母的视觉审美能力。往往读到这一回,大家关注都是贾母为黛玉换纱时展露的见识广阔,却忽视了贾母装扮宝钗房中展现出来的审美眼光。在第七十六回中,中秋佳节,贾母等人园中赏月,贾母见月至中天,越发来了兴致,认为皓月当空,应当有笛声作陪,并指出赏月需要音乐,但是音乐多了反而会失了雅致,因此只叫“十番上女子传来“,让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音乐远远的隔着树林隔着水波,有一种弥漫于天地间的飘渺,空间上的远大,又有水面去除声音的嘈杂,清晰透亮,水的流畅成就了音乐的流畅。天地、水面、音乐共同构成一幅优美的画卷,这是贾母的听觉审美能力。对手@《红楼梦》中王熙凤都不是她的对手,真正活得明白的人
文章插图
03大观园中风度一流的女性“风度”一词,常用来形容男子,其实这个词语出自《后汉书·窦融传论》,指的是人的言谈举止的优雅和仪态的从容,用来形容贾母恰如其分。言谈举止的优雅与仪态的从容是一种外在表现,而决定这些外在表现的是心灵的内在德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人德行的培养是十分看重的,而贾母以德治家。贾母是传统世家大族的大小姐,姑娘时接受诗书礼仪的熏陶,嫁人时遵循门当户对的规矩,婚后相夫教子、三从四德,直到成为家中的老祖宗,被祖辈们环绕,她一生未曾德行有亏。好的母亲才能够教育出好的女儿,贾母的女儿贾敏是《红楼梦》中,被王夫人这样一个严苛的人亲口认同为是“金尊玉贵”、“千金小姐的体统”的女子。对手@《红楼梦》中王熙凤都不是她的对手,真正活得明白的人
文章插图
有其母必有其女,反过来说,也就是贾敏的风采灿然就象征着贾母的风度与为人了。在第五十四回中,集中表现了贾母的言谈与德行,在听戏过程中,贾母听到了《凤求凰》这一曲目中说的是告老还乡的宰辅的女儿雏鸾与书生王熙凤相爱的故事,立刻给大家上演了一场“掰谎记”。贾母说,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的女子才是绝代佳人,见到一个清俊男人,不管不顾,忘记父母恩师,诗书礼仪弄得鬼不鬼,贼不贼的,算不得佳人。这一回表面上说的是贾母掰谎才子佳人的故事,其实其中也映射了贾母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女子要自重自爱,要腹有诗书,要懂礼知耻,这是贾母的内在的德行体现。而在行为举止的优雅方面,贾母更是一生践行了。在书中第四十回中,写道贾母在大荷叶式的翡翠盘子里挑了一朵大红的菊花簪在发鬓处,这样的年纪,依旧不放弃对自己的打扮,何等雅致。对手@《红楼梦》中王熙凤都不是她的对手,真正活得明白的人
文章插图
更不用提贾母每日吃饭前的净手、嗽口,吃饭绝不多吃,要求少而精致,甚至将刚来的林妹妹都惊住了,这些讲究的背后,除了是高门大户的体制,更重要的作为一家之主的贾母终生对于优雅和仪态的追求。贾母虽然年老,但是内心纤细,世间一切的美好事物都能够在她心中留下动荡的痕迹,如同落花坠落在水面,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她始终有着一股少女般的爱娇气质,同时又有着参透世事的智慧,永远不放弃美的追求,永远风度翩翩,美好而强大。(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