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律@我国古代的度量衡等单位均与天文和民间的一些现象有极大关系( 二 )
“两”这个字的来历,就是“一加一”。古时,一匹布,长四丈,分两卷,一卷为“五寻”,一“寻”八尺。所以,一匹布,亦称“两五寻”——两卷五寻之布。
“斤”,本义为“斫木之斧”。之所以引申,是借用 “斧刃”锋利之“斤斤”一词,表示“斤,明也”,班固就是这样解释这个重量单位的。《尔雅》《毛诗》皆解为“斤,察也”,可为佐证。
为何十六两为一斤?
班固的解释看起来有些玄乎。
文章插图
他说,《易》有十八种变化。“五权”的建立,用“合道之义”来确定,用物体来衡量,其余大小的差别,用轻重来分别。他说,“铢”,表示物体从很细小开始,可以明显区分差别。“两”,是黄钟律管的两倍重的意思。由二十四铢形成一两,是二十四节气的表现。“斤”,是“明”的意思,共合三百八十四铢,是《易》二篇的爻数,是阴阳变化的表现。十六两形成一斤,是表示用四个季节乘以四方。
他还说,“均”,是平均之义,阳气施放,阴气转化万物,都能得到平均的结果。秤锤与物体重量均平,重量就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铢,正好是万物的表示。四百八十两是六旬周行八节的象征。三十斤为一“钧”,是一个月的表示。“石”,是大的含义,是重量最大的单位。四“钧”为一“石”,是表明一年有四季。重一百二十斤,表明一年有十二个月。到十二辰停止又从子时开始,正是黄钟重量的表示。一千九百二十两是阴阳的数字。三百八十四爻,是五行的表示,等等。这样,一岁的功劳成就了,五权制也就严格了。
“四钧为石。忖为十八,《易》十有八变之象也。五权之制,以义立之,以物钧之,其余小大之差,以轻重为宜。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周旋无端,终而复始,无穷已也。铢者,物繇忽微始,至于成著,可殊异也。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二十四铢而成两者,二十四气之象也。斤者,明也,三百八十四铢,《易》二篇之爻,阴阳变动之象也。十六两成斤者,四时乘四方之象也。钧者,均也,阳施其气,阴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权与物均,重万一千五百二十铢,当万物之象也。四百八十两者,六旬行八节之象也。三十斤成钧者,一月之象也。石者,大也,权之大者也。始于铢,两于两,明于斤,均于钧,终于石,物终石大也。四钧为石者,四时之象也。重百二。”
玄吗?确实很玄,但绝非没有道理。
虽然班固似乎在以“阴阳”“五行”理念解释“衡权”和“五权”,但背后,都根源于古人天文观象取得的成果。
“赤道”“黄道”源于观象;日周行为“年”,月周行为“月”,日生日落为“日”源于观象;“四时”“四象”“四方”源于观象;“二十四节气”源于观象;“历法”源于观象;“易”变之哲学源于观象;“数术”思想源于观象;“十二律”源于观象。
“五权”及之间的关系,也很可能源于观象。当然,也与农业生产及交换密不可分,这是生产实践。而观象,则是科学实践。
【 十二律@我国古代的度量衡等单位均与天文和民间的一些现象有极大关系】在这样的社会实践基础上,产生哲学、数学和其他一切衍生知识,都是可能的。
- 唐寅|弘治十二年的那场唐伯虎科举舞弊案,吴宽信札揭露实情!
- 十二月十五夜$30个“落入凡间”的神仙诗句,唯美浪漫,惊艳了时光
- 教师|难以挣脱的“穷人定律”,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更加青睐这些职业
- 七律!崔颢《黄鹤楼》千人无人敢仿,鲁迅一气之下仿一首,开篇就惊艳
- 律师|42岁高圆圆复出演职场女性,就这?
- 冯著|这十二首诗词,仅凭一句结尾,便成千古绝唱
- 失传#我国上古三大奇书,一无已无人参透,两本暂时没人看懂!
- 传统节日#诗词鉴赏-腊八|十二首有关腊八的古诗词,带给你不一样的腊八节
- 九九吟歌#七言格律诗:九九吟歌时日短,梅花伴梦一枝香
- 生肖|十二生肖中,1月下旬财神庇护,好运催发,赚钱自增不减的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