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2022高考:本科、硕士、博士的区别是什么?( 三 )


这正印证了那句很火的话 , 读研后才知道不读博并不是因为不想读博 , 而是读不了博 。
4.论文上 , 本硕博在研究领域、发表门槛、篇幅、题材、原创性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
本科的论文是升级版的读书笔记 , 平均1万字即可达到毕业要求 , 原创内容较少 , 以整理提炼前人的知识为主;硕士和博士论文以自己原创内容为主 , 硕士的毕业论文评价3万字达到毕业要求 , 博士平均则为5万 。 部分毕设要结合学生的实习经历 , 其中博士论文在篇幅和深度上远远超过硕士 。
在论文的门槛上 , 大部分硕士往往针对一些项目以及国内学术的研究热点开展研究 , 也只需要发中文期刊即可 , 博士则需要对国内外上最新的该领域研究进行学习并提出创新 , 层次上有区别 。
5.工作上 , 硕士在求职中占有一定优势 , 博士生就业面缩窄 。
本科硕士博士的专业性依次增强 , 所找的工作专业对口度依次增加 , 工作的研究性依次增大 。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 硕士生相比本科生学习研究能力更强;相比博士生 , 年龄与更广的择业范围是优势之一 。 而博士生相对本硕就业面会有一定缩窄 , 以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为主要出口 。
08
@北京大学教授乔晓春
北京大学教授乔晓春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分享了自己本科、硕士和博士区别的理解 , 我们节选了部分内容:
读书应该有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学习新知识 , 让自己知道得更多 , 知识面更宽;
第二个层次应该是不仅知其然 , 还要知其所以然 , 那就是不仅学了“是什么” , 还要学到“为什么” , 也就是要搞清楚知识背后的道理;
第三个层次是要学到人家是怎么获得的知识 , 或知识是如何研究出来的 , 即了解别人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第四个层次是如何将学到的这些知识 , 包括所需知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用在自己的专业研究上 , 并从事科学研究;
第五个层次就是能够把学到的知识、思路和理念应用到更为宽泛的领域 , 包括对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提升 。 这里的前三个层次属于被动学习 , 后两个层次属于主动学习 。
前者需要老师来教 , 后者更需要“自悟” , 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引领 , 而仅仅不是传授 。
中小学生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第一个层次 , 即单纯学习知识或学习“是什么” 。 到了中学 , 特别是高中期间会开始学习一些“为什么” 。
到了大学本科主要是学“是什么”和“为什么” , 这期间对“为什么”的掌握要比中学时多很多 , 并开始接触第三个层次 , 关于“怎样做”的问题 , 即学习一些初级的研究方法 , 但是这些研究方法对于独立做一项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 。
到了硕士研究生阶段 , 就应该更系统地学习研究思路和方法 , 即加强第三个层次知识的学习 , 并开始涉及第四个层次的问题 , 即开始能够做初步的、简单的研究 。
到了博士生阶段 , 基本上进入了主动学习阶段 , 即集中完成第四个层次和第五个层次 。
从培养目标的差异上看 , 硕士培养的是“会做事情”的人 , 博士培养的则是“会思考、会创新、有智慧”的人 , 这应该是学习的终极目的 。
学习的最高境界不在于学到了多少知识 , 而是要通过学习引发更多、更广泛的思考 , 使思考变成一种能力和习惯 , 而且这种思考是不断深入、不断扩展的 。 你会从狭义的、只局限在专业领域的思考开始 , 自觉不自觉地拓展为广义的、对专业知识以外问题的思考 。 不了解科学的“外在”意义 , 一个博士只能算是一个会使用方法的技术员 , 这无异于只读了一个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