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丹青凝素志 丘壑述沧桑——张柏林画集序

笔墨&丹青凝素志 丘壑述沧桑——张柏林画集序
文章插图
张柏林作品:峰谷山庄 138cm×70cm 辛丑 2021 年
丹青凝素志 丘壑述沧桑——张柏林画集序
文/何延喆
岁月匆匆,我与柏林兄相识,不觉已六十年了!记得那时我刚入严六符先生门下不久,在一个周日上午,老师正给我们几个同学上课,忽然来了一位比我们年龄稍长的少年学子。他给人的初次印象是秀整高标、情感内敛、充满自信又略显腼腆。严老师向我等一行介绍了这位学长:“他就是张柏林,是你们的师兄,画的不错,现在已经快出师了。”及将画幅展开,老师逐一点评,益令我们心折无似。六十春秋,光阴忽忽,素心人远,天涯相知,虽互相关心艺事,然各自冗繁困扰,唯以难获畅叙为憾!
柏林兄是我钦佩敬挹之人,能为他的画集叙说些许感受,自觉十分荣幸。他在艺术上具有深厚的技术功底和文化积淀,性情也温和宽厚,刚直不阿,肯担当、抒正气,不乏《论语》中所崇尚的品格,所谓“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确能体现在柏林兄的身上。他的画一如其人,翰墨文心,独标高格,在幽奇雄深的景观中,蕴含着严峻、悲凉、沉凝、坚重的气象。表面上清逸淡泊,却不乏外拓的张力。
笔墨&丹青凝素志 丘壑述沧桑——张柏林画集序
文章插图
张柏林作品:火焰山脚下驼铃声 137cm×69cm 庚子 2020 年
知悉柏林兄的生活历程再通观他的作品,不难感知他那丰富的人生阅历,累年践行的笔墨功夫,饱游饫看的实景体验,敏锐的悟性乃至深刻的思索,从而使其作品呈现出独到而新颖的图式风范。
在艺术的审美范畴中,很早就出现了“理式说”,所谓“理式”即承载人理念的模式。从绘画的角度来分析,理式是一种预想的客体图像信息,这种信息是实现主体审美理想的要素和出发点,而且具有强固的先验特质。从这个角度来考量柏林兄绘画的成功之路,可以约略窥见其艺术苦旅之足迹。经历了师人、师古、师物、师心的艰卓探索,在曲折的历程中不断实现自我的升华,终于步入艺术创作的自由王国。
师人、师古、师物、师心,是画学实践的必经过程。柏林之师于人和师于古,几乎是同步进行。这是指他学画的早期阶段,启蒙受家学浸润,其后又入名师门墙。其父张世泽是一位中学美术教员,擅长西画及适应启蒙教育的实用美术。父辈的影响启迪着他的艺术求知欲和对视觉信息的敏锐感知,并与众多喜欢画画的儿童一样,尽致地施放自由涂鸦的天性。然而他并没有追随父辈的足迹学习西画,而是迷恋中国的传统绘画,特别是山水画。天津荣宝斋、泰康商场二楼的字画店,都是他常常光顾的地方。在那里,他流连于京、津两地的名家作品前,如萧谦中、祁井西、刘子久、陈少梅、秦仲文,这些湖社画家的精谨秀丽的画风,对他有极大的吸引力。他对照印刷品心摹手追,试图以自己的心意去开发视像的功能,领悟其中的笔墨语言、寻觅技法的窍要、感受获知的快慰与欣喜并释然于知艰悉难的困扰与迷茫。及得名家亲炙更如鱼得水,实现了他绘画技能的第一次跨越。
笔墨&丹青凝素志 丘壑述沧桑——张柏林画集序
文章插图
张柏林作品:西葱(冲)东奇景 139cm×70cm 庚子 2020 年
上世纪 50 年代末,柏林入严六符先生之门系统学习山水画,并兼得刘子久先生指授。他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探寻宋以来北派山水的图式风貌和表意行为,探索个人志趣爱好与艺术风格平衡点,并找到成功的可行途径。他喜爱范宽刚古峭拔、朴厚沉雄的画风,揣摩其“凛凛然”和“巖峤”之骨体,领会“溪出深虚,水若有声”的幽致,以及“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的观念,并从范宽的图式中如梦般地感知大山的神情,想象有朝一日登临和抚摸大山时的情景。而他的业师严六符先生则本着“视其笔性所近引之入门”的画学施教原则,以所藏刘子久先生作品真迹和自己的画稿为范本,结合珂罗版影印的画册,指导他逐一临摹。柏林则抚稿心溯,研习不懈,苦学之诚,善加汲取,进境日佳,常得老师之奖誉。他的师父严六符与师祖刘子久,都是传统派的大家。他曾仔细分析过两位先生画法风格之异同,也立足于发现他们的渊源所自,以体味如何在传承中寻求脱变并掌握适应自己心境感情的形式。小笔触、密肌理、全景式和苍古奇峭的格局,成为其笔墨承载的意象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