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年饭一般都在太阳落山时准备好 , 在天色刚刚放暗时 , 人们首先要“请神”(祭祖宗) 。 全家人带上纸钱、烟酒、茶和各种吃食到家门外干净的空地上烧纸、叩头 , 恭请祖宗回家过年;烧完纸回家后 , 在祖宗的牌位前放上供品 , 然后焚香跪拜 。 请祖宗用餐后 , 全家人才能开始用餐 。 “这充分表现出敦煌人及中华民族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 。 ”陈钰说 , 此外 , 正月初一 , 敦煌人天蒙蒙亮就要起床 , 不能睡懒觉 。 人们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先人敬香 , 接着放鞭炮 , 之后就是吃饺子 。 饺子是大年三十晚上包好的 , 要早吃 , 寓意新的一年人勤地富 。 同时 , 初一早上吃饺子 , 是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 , 饺子的“饺”和“交”谐音 , “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 , 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 。 此外 , 饺子因为形似元宝 , 过年时吃饺子 , 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含义 。
除了家庭年俗 , 中国城市报采访人员采访多位敦煌市民了解到 , 每逢过年 , 舞龙、耍狮、太平鼓、扭秧歌、跑旱船、踩高跷以及“回娘家、大头和尚戏刘梁”等社火表演 , 是敦煌人喜闻乐见的新春表演形式 。
以往过年 , 敦煌鸣沙山下晴空万里 , 阳光灿烂 , 山下的月牙泉小镇锣鼓喧天、彩旗飘飘、人头攒动 , 上百人的传统社火队轮番上阵 , 以一种张扬和喜庆的方式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 据悉 , 社火表演是敦煌乡村群众自发组织的表演活动 。 敦煌“耍社火”一般从正月初三开始 , 于正月十五达到高潮 , 社火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 。
【民俗|观民俗品年味 赏南北过大年—地域传统年俗掠影之一】此外 , 正月十五的白天、晚上 , 敦煌人要成群结队走出家门 , 猜灯谜、逛庙会、游公园 。
陈钰谈道:“在敦煌 , 有正月十五‘走百病’的习俗 , 又称‘散百病’ 。 十五晚上 , 全家人结伴而行或走墙边 , 或过桥 , 或走郊外 , 目的是驱病除灾 , 这既是春节的高潮 , 也是春节的结束 。 ”
本文图片
2022年海上年俗风情展中的上海年画 。 陆寅兰摄
上海市:赏年画、吃大菜、行街会 , 彰显海派风情
上海的年俗大多由江南一带传入 , 并揉合进天南地北的习俗 , 具有祥和、欢庆、丰富、喜悦、多元的特色 , 是海派文化形成的重要历史环境条件 , 也是丰富多彩都市文化的载体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 每逢春节 , 上海的许多单位都会自制年历卡 。 上海人过年家家户户都要贴年画 , 上面的图案是一些吉祥物 , 比如有鱼的就叫“年年有余” 。
据了解 , 上海年画虽然不在全国四大年画之列 , 但因上海独特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文化变迁 , 上海年画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 从源于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的小校场年画 , 到开埠后引领流行风尚的月份牌年画 , 再到反映时代建设的新年画 , 上海年画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 它不仅承载着老一代上海人关于过年的美好回忆 , 也成为了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特别符号 。
如今月份牌已淡出人们的生活 , 但上面颇具特色的绘画形式被作为非遗传承下来 。 目前 , 上海郊区以农民画入年画 , 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 例如表现时代、享誉全国的金山农民画 。
值得关注的是 , 2022年海上年俗风情展推出了上海年画等展品 , 可令广大市民、游客一饱眼福 。 本次展览于1月1日开幕 , 延续至4月10日 。
对于上海人来说 , 过年必须与汤圆相伴 。 有甜有咸、圆圆满满 , 老上海人吃汤圆要从腊月二十四吃到正月二十四 。 如今在上海浦东三林镇 , 依然保留着过年做汤圆、吃汤圆的传统 。
- 数字藏品|爱奇艺打造《风起洛阳》主题数字藏品,计划3月上线可穿戴功能
- jiojio#概念人物插画作品,无论是平涂还是厚涂风格都好好看
- 表现形式#这位画家太离谱,作品繁简两极从不按常规出牌,还有人说只服他
- deborah walker@壮丽景色:来自英国的水彩画家 Deborah Walker 绘画作品
- 当代艺术|当代艺术中的上海圆明园路
- 作品展|河北省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在石开展
- 木雕|朱家角:赏木雕精品,过特别虎年
- 融媒体中心|一等奖!崇信县融媒体中心微视频作品获奖啦!
- 手绘#充满阳光的色彩温暖而亮丽|水彩手绘作品欣赏
- 中国农村&绝对硬实力,火遍全球的油画作品,承载了一代人的深刻记忆,张张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