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鲁迅:“汉字不灭,中华必亡”,他说错了吗?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近年来,对于传统文化,各方面都表示了极大的重视,小孩童还在牙牙学语就开始学英语,这样的情况确实令人担忧。后来,全民掀起了学习传统文学的浪潮,一部《三字经》,就涵盖了人从出生到老去的所有意义,三字一断句,好记内容又丰富,这样的传统文化确实不应该也绝对不能被抛弃。




中华!鲁迅:“汉字不灭,中华必亡”,他说错了吗?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文章插图

可是在我国古代,读书那是有钱人家的事。当科举考试打开另一扇命运之窗时,多少贫穷人家是举全家之力培养一个读书郎的?所以,范进中举后癫狂,那只是一个缩影,在古代,还有数不胜数的范进。
如果,我国继续这样发展下去,那么文盲依然比比皆是,因此,我们要让所有人都能看得懂、读得懂我们的文字,在五四运动前后,这件事情被提上了议程,在这其中,有一位文人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他的一句话被许多人误会,而今,我们却要感谢他,是他,不仅保留了我们千年的文字,更是简化了我们传承中华文明的过程。
“汉字不灭,中华必亡。”
在当时,说出这样的一句话,不知要冒多大的风险,而鲁迅就是说出这句话的人,当时的中华文明已经岌岌可危,要振兴中华,这是一条必经之路,鲁迅的焦灼可想而知,鲁迅的勇气和远见可嘉,只是当时的背景下,简化汉字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而不是单纯地牺牲汉字来成全国人的事。




中华!鲁迅:“汉字不灭,中华必亡”,他说错了吗?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文章插图

一、文化救国势在必行
1935年,鲁迅和蔡元培等众多文化界名人联名写了《我们对于推行新文字的意见》,这份宣言慷慨激昂,有理有据,指出了“中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民众需要的新文字是拼音的文字”,这样的观点让全世界的华人都一片哗然。很多人认为,这群学者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他们居然要丢掉我们滔滔五千年泱泱文明?
但是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就不难理解当时的文豪们为何会对汉字革新如此看重,也明白了鲁迅为何会说出“汉字不灭,中华必亡”这样彪悍的话语了。
在唐朝,从李世民开始对于邻国是带着包容的心态,不管是天竺还是波斯,来而不往非礼也,因此,这个时期有丝绸之路,有对外贸易往来,长安城人声鼎沸,街头能看到各种不同发色的外国人。而这个时期唐朝的文字也随着各国使者带回到他们的国家,对邻国日本、高丽都有极大的影响。




中华!鲁迅:“汉字不灭,中华必亡”,他说错了吗?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文章插图

但是,从明朝开始,由于倭寇的侵犯,我国开始转向闭关锁国政策,到了清朝更为严重。经济发展滞后,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八股文盛行。八股文晦涩难懂,想要考取功名几乎要全力以赴,从明朝开始,举全家之力培养一个秀才,是普通人家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经过一两百年的历史,到了民国时期,哪怕是文豪辈出的时期,全国也有近95%的文盲,也就是说大部分的中国人在当时都还不识字。
由于国民的蒙昧无知,中华沦陷,被外敌入侵,被思想奴役。鲁迅在《狂人日记》《药》等文学作品当中都非常真实地反应了这种现象。试想,一个连照相都认为能被摄走心魄的民族如何能够勇敢地站起来,向前行?




中华!鲁迅:“汉字不灭,中华必亡”,他说错了吗?如今才明白良苦用心
文章插图

让每个人都能认字,让读书看报变成常态,已经是民国时期,势在必行的大事。但是如果依然按照古人留下来的文言文来推行,国人想要站起来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文化救国首先就要改革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