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韦应物最著名的七绝诗之一,创造了极美的意境,流传千古而不朽

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韦应物担任滁州刺史,在刺史任上,韦应物对西涧清幽的景色十分喜爱,经常到滁州西郊游玩,一天,他又游览至此,有感于大好的风景,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首七绝诗之一,便是下面这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七言绝句《滁州西涧》。
这首诗,虽然都是描写的平常景物,但是在韦应物如椽的妙笔之下,却呈现出了一派意境幽深的诗情画意。当然,也有人表示,这首诗在诗情画意之外,还有一种淡淡地无奈和忧伤,而这种忧伤,来自于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不平,因此也让这首诗显得更具深意,那究竟是否如此呢?我们来看一下: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首二句写春景,主要聚焦在水涧边的小草和树上的黄鹂,幽绝无比,让人惊艳,诗人说,“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怜”是喜爱的意思,意思是说,我(诗人)最爱的是溪涧边生长的小草,上面的树荫深处,还有黄鹂在啼叫。诗人通过视觉和听觉两方面,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幽雅的景致,而且首句写静,次句写动,在动静结合之中,更显诗人自由自在、怡然自得的心情。李商隐曾说,“天意怜幽草”,似乎有些自怜消极的味道,不如王安石的“绿阴幽草胜花时”,正可以给韦应物的这两句诗做注脚。


滁州西涧#韦应物最著名的七绝诗之一,创造了极美的意境,流传千古而不朽
文章插图

从诗人所写的景色来看,应该是暮春时节。暮春之际,群芳凋落,但是诗人却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步行来到西涧,只见涧边青草萋萋,周围茂盛的树丛里,还有黄鹂不断啼叫,环境之清幽,让人感到无比舒适。很多修养较高的文人,都喜欢独处,喜欢清幽安静的环境,韦应物也是如此,他好静不好动的性格与此处的景物是非常相契的,所以他毫不避讳地用“独怜”来表达喜爱感情,同时也有一种闲适恬淡的惬意。
后两句由自然之景,转入人工之景,但仍然没有其他人的出现,而是侧重写荒郊野渡,“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到了傍晚时分,春雨淅淅沥沥洒落下来,春水开始上涨,西涧的水势变得有些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少有人行,现在春雨倏忽而来,就更加难以寻觅到人的踪迹了,只有一条空空的小舟横在渡口,随波上下浮沉。


滁州西涧#韦应物最著名的七绝诗之一,创造了极美的意境,流传千古而不朽
文章插图

后两句写得颇具特色,而且带有一种哲思味道。诗人说“春潮”“带”“雨”,将潮和雨用“带”字连接,好像是潮水带来了春雨,实则是春雨导致了春潮,诗人这样一强调,就带给人很深的印象,而且用“急”来描写,将潮和雨的动态感写了出来,末句诗人用“无人”来说明渡口的荒“野”,未免显得有些荒凉,但其实,诗人自己必然是在现场的,如何能说“无人”,只不过没有其他人罢了,而且末尾三字说“舟自横”,用了一个“自”字,带着一种自在、自然之意,这样一来,也就不嫌孤独和荒凉了,因为这幽静的环境,正是诗人内心所追求和喜爱的,闲淡宁静,诗中有画,景中有情,让人顿感余味无穷。


滁州西涧#韦应物最著名的七绝诗之一,创造了极美的意境,流传千古而不朽
文章插图

总体来说,韦应物的这首诗,描写西涧清幽美丽的景象,让人读完有一种宁静幽雅的感觉,尤其是仔细品读之下,渐渐进入到诗人为我们创造的美妙意境中,让人心灵感到舒适,仿佛已经远离尘嚣,寻得一方净土了,心情都变得非常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