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琪的礼物@他们在阅读中化解孤独重拾自我 老年书乡的苦与乐

一份《北京市老年阅读群体满意度与政策需求调查》日前出炉。根据调查,老人们在书乡里重新找回了自信,四分之一的老年人愿意为阅读付费,相比于线下阅读仅有3%的老人偏向于线上阅读。老年人参与阅读活动最迫切的诉求是有一个固定的阅读空间,不必再长途奔波。
麦琪的礼物@他们在阅读中化解孤独重拾自我 老年书乡的苦与乐
文章插图
资料图 新华社采访人员 徐昱 摄故事“北漂”老人在阅读中缓解孤独此次调查由北京师范大学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开展,主要对老年阅读群体构成、阅读活动开展情况、阅读参与情况、老年人主要诉求等进行调查。
【 麦琪的礼物@他们在阅读中化解孤独重拾自我 老年书乡的苦与乐】调查显示,北京市老年阅读群体表现出的典型特征为高学历、高收入、高需求,北京市老年阅读群体中,65%是北京本地人,约28%是因为需要给子女带孩子来北京的“老漂”,还有约7%属于外来务工者。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北京市老年阅读群体的结构比较复杂,“老漂”和“老龄外来务工”人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部分人群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乡,远离亲密的朋友,在闲暇之余开展的社交活动有限。
陆庆宏和老伴2006年从内蒙古呼伦贝尔来到北京,和女儿在一起生活,“刚来北京的时候,发现北京有那么多丰富的文化活动,但就是觉得自己融不进去。”辗转多年后,陆庆宏老两口进入银龄书院,“我们进入读书群体感觉不一样了,找到家的感觉了。”他们在银龄书院参加朗读剧演出,在沈从文《腊八粥》中,陆庆宏演“母亲”,老伴演“父亲”;在契诃夫《变色龙》中,老伴演巡警奥楚蔑洛夫,陆庆宏演厨师。“我们一起到处演出,写阅读笔记,一起开了微信公众号,生活特别充实,感情也更加深厚了。”陆庆宏说。
谢淑敏今年66岁,几年前她从一所中学退休,一下子倍感失落,一度患上焦虑症,寻求药物治疗。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她在朋友的影响下参加了线上的阅读活动,“老师在群里讲课,解读作品,我写作业,写感想,交作业,每天忙忙碌碌,再也没时间胡思乱想了。”她说,退休后家里的很多书都卖了,钢笔也没水了,一旦重拾阅读重新执笔,久违的幸福感又回来了。谢淑敏跟着老师一起读《老人与海》《围城》《边城》《霍乱时期的爱情》《鼠疫》等,她还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对比性阅读,如将沈从文的《边城》与川端康成的《雪国》一起读。
麦琪的礼物@他们在阅读中化解孤独重拾自我 老年书乡的苦与乐
文章插图
偏好老人对线下阅读活动情有独钟调查显示,线上线下的阅读活动老人们都会参加,但线下阅读活动依旧是首选,他们在线下活动中发现了崭新的自我。其中,约73%的老年人线上线下阅读一样喜欢,约24%的老年人更喜欢线下阅读,仅3%偏向线上阅读。
调查结果表明,线下阅读活动能提供给老年人讨论交流的平台,老人们可以走出家门,重建社会联系,增强幸福感;其次,线下阅读活动开展的形式更加丰富,既可以开展阅读品鉴活动,又可以开展朗读剧、戏剧表演、观影活动;线下阅读活动还可以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直播平台的老年人提供便利,将这些老年人也纳入阅读阵列中。北京市老年人偏向免费阅读,但仍有四分之一的老年人愿意为阅读付费(单人次百元以内)。
很多老人因参加老年阅读线下活动重新找回了自我,增强了自信心。去年初,徐心红第一次接触到欧·亨利《麦琪的礼物》朗读剧排练,“我觉得很有意思,把小说演活了!”后来,从没演过戏、很少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她被推到了前台,“我和大家一起到处演出、排练,参加活动,忙得都没‘档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