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死刑@药家鑫被判死刑,死前愿望仍被拒绝,父亲希望他能将罪恶都带走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聪明一生,却坎坷不断,于是,他希望儿子愚笨一点,愿他无灾无难的做官。这是一个为人父母最朴素真挚的愿望。时代的巨轮推着我们前进,作为父母深知优胜劣汰的原则,在孩子的教育上十分矛盾,既希望他有快乐无忧的童年,又不想他输在起跑线,这其中的度是最难把握的,也是现在许多父母的心病。
处理得好孩子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过度了,就容易将学习和快乐割裂,对孩子心理造成一定影响,而药家鑫就是一个完美主义父母的高压政策下,被压抑过头的典型。

判死刑@药家鑫被判死刑,死前愿望仍被拒绝,父亲希望他能将罪恶都带走
文章插图

2011年6月7日上午,药家鑫被执行死刑,生命定格在21岁。他为什么会被判死刑呢?
最害怕犯错的人,犯了最大的错。
2010年10月20日22时30分许,药家鑫开着雪佛兰轿车行驶在回学校的路上,撞到了正在骑电动车的张某(女),张某摔倒在地,药家鑫心里慌张,下车查看,张某神志还清醒,身上有一些擦伤,这本是一场小车祸,只要拨打急救电话,报警处理就可以了。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判死刑@药家鑫被判死刑,死前愿望仍被拒绝,父亲希望他能将罪恶都带走
文章插图

【 判死刑@药家鑫被判死刑,死前愿望仍被拒绝,父亲希望他能将罪恶都带走】如果张某的伤不重,药家鑫不逃逸,两人私下协商调解,药家鑫甚至不用承担刑事责任,最后怎么会被判死刑呢?
在药家鑫的供述中,这一切都源于张妙的一个动作。下车后药家鑫看到张妙眼睛盯着他的车牌,而张妙的穿着透着“土气”,药家鑫不知为何,突然变得疯狂,他从背包里拿出一把水果刀,对着张妙狠狠捅了8刀,张妙拼命求饶,但他浑然不听,直到张妙不再动弹,他才慌慌张张地开车离开。
明明可以好好解决的一件事,药家鑫为什么会走入这样的极端?这与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在庭审时,他曾说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看张妙的穿着感觉她是农村的,会很难缠。
这一理由也激怒了张妙的家属,他们拒绝赔偿,坚定地希望药家鑫被判处死刑。

判死刑@药家鑫被判死刑,死前愿望仍被拒绝,父亲希望他能将罪恶都带走
文章插图

然而这还不是最本质的原因,所谓的“难缠”,最多不过多赔偿一点医药费,从张家人的处事来看,他们也不是胡搅蛮缠的人,药家鑫父母为人正直,治家严谨,该负的责任不会推脱,从他们劝儿子自首承担责任的行为也可以看出这一点。
药家鑫到底在怕什么呢?从他的成长经历就可以窥见一二。
药家鑫,出生于1989年,家里没有大富大贵,但也吃穿不愁,药家鑫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对他寄予厚望。童年时期父母对他十分宠溺,要什么就买什么,养成了药家鑫唯吾独尊的性子。
但上小学后,父母对他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小学时药家鑫喜欢上电子琴,培训班的老师夸他有天赋,药家鑫便想要一台电子琴在家里弹,当时电子琴还是个“奢侈品”,但药家鑫父母咬咬牙还是买了,他们知道有一门才艺对以后的升学也非常重要,于是天天督促药家鑫练琴。
小孩子的兴趣就像龙卷风,来得快去得也快,但药家鑫的父母是严于律己的人,他们深知坚持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也一直向药家鑫灌输这样的理念,一旦他出现倦怠、厌学的情况就会严厉批评他,为了让他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药家鑫的父母从小就对他实行打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