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铺展十万年文明画卷(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文章插图
丁村九龙洞遗址石片拼合组。
文章插图
陶寺遗址出土彩绘龙盘。
文章插图
西周霸国墓地出土铜鸟盉。
山西临汾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10万年前,汾河谷地的丁村人点燃人类早期文明火种;4000多年前,崇山脚下的陶寺建起宫殿和城市;2600年前,晋文公在这里成就霸业……
在风光旖旎的汾河畔,青松翠柏环绕间,以“日月相抱”为造型的临汾市博物馆尽显优雅大气。它的设计理念源于象征“日月同辉”的陶寺古观象台,2018年一开馆,便成为众多文博爱好者竞相打卡之地。
临汾市博物馆现藏文物15万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01件(套),尤以青铜器、陶瓷器、木版年画等最具特色。博物馆基本陈列“表里山河”包括“远古足迹”等4个展厅,从远古到明清,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铺展开来。
追溯远古足迹
“远古足迹”展厅通过对丁村遗址、柿子滩遗址、枣园遗址等考古成果的深入解读,展示了早期智人在临汾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丁村遗址位于襄汾县城南5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周口店以外发现的首个大型旧石器时代遗址。1954年秋,由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裴文中、贾兰坡率领的考古队,在汾河畔的厚厚砂层中发现了3枚智人牙齿化石、28种动物化石和2000多件10万年前的石器工具,填补了中国历史上早期智人和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的空白。
“这是3枚丁村人牙齿化石的复制品。这些牙齿呈铲状,铲状牙齿正是黄种人的特征。”临汾市博物馆陈列展览部负责人梁军介绍,丁村人的化石非常少,但对于了解中国古人类的连续演化进程非常重要。丁村人属于早期智人阶段,上承北京人,下启山顶洞人,处于向现代人进化的关键阶段。
3组展柜中分别展示了丁村文化早中晚期的石器。早中期比较典型的是石片、三棱大尖状器、石球、刮削器等,晚期出现了融入以燧石为主的精细原料制作的细石器制品。梁军介绍,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石料更加优质,器形更加规整,类型更加丰富,以细石叶工艺为特征的细石器产品占据主流地位。
吉县柿子滩遗址是距今2万-1万年间面积较大、堆积较厚、内涵较丰富的一处原地埋藏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展厅里有一组柿子滩遗址出土的石磨盘和石磨棒,表面磨蚀程度较高,残留物和使用痕迹表明,它们兼具食物加工、装饰品磨制和颜料研磨等功能,其中加工野生谷物的痕迹,透出农业生产的曙光。
枣园文化距今7000-6400年,是目前山西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枣园遗址的陶钵、陶盆和房屋基址图、房屋模型等,显示当时的人们已经过上农业定居生活。
解读陶寺文化
在第二展厅入口处,一件彩绘龙盘引人驻足。它出土于襄汾县陶寺遗址,质地为灰陶,盘内用红、白两色绘出团龙,红色表现龙头和盘曲的龙身,白色表现鳞片,口中还吐出枝杈状芯子。
“陶寺遗址的早期王级大墓共出土4件彩绘龙盘,这是其中1件,也是我们的镇馆之宝。”梁军介绍,陶寺龙盘很可能是当时人们祈雨或祈求丰收时使用的礼器,是神权与王权结合的产物,也是华夏民族“龙的传人”的代表。
陶寺位于今山西省南部临汾平原,东临汾河,背靠崇山。4000多年前,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沛,适合农耕。展厅有一组三层立体沙盘,结合数字三维技术,展示了陶寺遗址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演进过程。
- 天津城建大学&【共抗疫情】以艺战“疫”--天津城建大学建筑学院抗击疫情作品展
- 胡宗宪&历史上最奇葩的对联,上联与下联一字不差,专家评价千古绝对
- 白话&一位退休人突然在群里发了段白话,太精辟了!与你共勉!
- 墨家&“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十人九不知下一句,你知道是在说啥吗?
- 绝技&痛恨宋江的3位梁山好汉:上山前都身怀绝技,上山后却未再使用
- 师傅&如来多次问悟空师傅是谁,之后才将其压在五行山下,他在担心什么
- 幽窗小记&真正内心沉稳的人,很少说话
- 笔触&26岁不读王小波?读不读、怎么读,与年龄无关
- 胡兆杰&汶上县南站街道:挥毫泼墨送春联 龙飞凤舞迎新春
- 非遗剪纸&江西新余:传承非遗剪纸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