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弟子规》有害无益,这样的伪国学还要“残害”多少青少年?( 二 )


《弟子规》之内容,说的全是日常起止、孝老爱亲、接人待物等等,对形式的要求盖过了思想。
《弟子规》开篇就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什么意思呢?父母喊你,你要马上到身边,父母命令你,你马上要照办,总之就是对父母的一味顺从。


千字文&《弟子规》有害无益,这样的伪国学还要“残害”多少青少年?
文章插图

儒家权威著作《十三经注疏》:“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意思是说:有三种不孝,如果一味地顺从父母,就是陷亲人于不义,是最大的不孝。
这就好比,你在北上广深打拼,事业处于上升期,父母命令你回家考公务员,按《弟子规》的说法,你必须无条件答应父母,可是很多人不想回去,儒家思想就建议你保留自己的想法,这势必会造成与父母理念的冲突,那该怎么办呢?
《弟子规》告诉我们“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尤其是“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里形成了一个“父母有错,只能不断地规劝父母改,如果父母不改,除了顺从之外别无他法”的奴性逻辑。


千字文&《弟子规》有害无益,这样的伪国学还要“残害”多少青少年?
文章插图

《论语》有句话:“父父子子”。意思是说:父亲要有个父亲样,才有资格要求儿子做得像个儿子。《三纲》里面讲:“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意思是说:父亲是子女的表率,如果父亲做得不像个父亲,子女可以离开。
也就是说,你如果觉得在北上广深打拼更有利于自身发展,完全可以坚持做自己,因为有了更高的收入,回过头来,才能更好地照顾父母。
不过,孝道毕竟是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只是按照儒家思想的说法,我们成年人也应该思考如何做父母,怎样当老师,我们这些成年人更应该“吾日三省吾身”,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垂范子女与学生。


千字文&《弟子规》有害无益,这样的伪国学还要“残害”多少青少年?
文章插图

《弟子规》在人际关系上认为“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这句话强调“以德报怨”,《论语》原文则说:“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说: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怎么样。孔丘直接否定:如果用德来报怨了,那么用什么报德呢?所以要用正直报怨,用德来报德。
《弟子规》在人生观上是这么说的:“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要遵从父母的行为喜好,《荀子》则说:“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意思说,应该让行为符合道义,而不是让行为迎合上级或长辈,这才是人真正应该追求的。


千字文&《弟子规》有害无益,这样的伪国学还要“残害”多少青少年?
文章插图

《弟子规》还有句话:“不关己,莫闲管”,《论语》“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孟子》“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大学》“平天下”。意思就是,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由此可见,《弟子规》与儒家思想毫无关系,《弟子规》既不是国学经典,也不算儒家读物。
《弟子规》的满满槽点
《弟子规》既然这么多糟粕,又是怎么传出来的呢?
《弟子规》最早是从寺庙传出来的,并不是正规书院的教材,在当代能够火起来,是净空大和尚鼓吹的功劳。


千字文&《弟子规》有害无益,这样的伪国学还要“残害”多少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