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伯龙|寻踪济南玩家(四)玩蛐蛐结缘黑伯龙杨大林讲述老济南斗蟋往事( 三 )


杨大林虽然年龄小 , 但玩蛐蛐起步早、玩龄长 , 又擅长逮蛐蛐 , 他家的蛐蛐是当时济南最多的 。 黑伯龙先生经常去杨大林家看蛐蛐 , 两人泡一壶茶 , 常常从白天玩到深夜 。 杨大林也常去黑先生家 , 因那时家境困难 , 他白天要在家里糊火柴盒 , 晚上才能去黑先生家 。 杨大林选几只咬过的好蛐蛐 , 全部送给黑伯龙先生 。 黑先生给蛐蛐盖上被子 , 还用锡烫壶取暖 , 常常能养到春节以后 。
黑先生多次提出要给杨大林画几幅画 , 都被杨大林谢绝了 , 那时他一家四口住在7平方米的房子里 , 实在没有挂画的地方 。 (那是80年代 , 直到1996年拆迁安置 , 杨大林一家才搬到现住的棋盘街4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 。 )黑伯龙先生还是执意给杨大林画了一幅画 , 说是一定要留个纪念 。 这幅画杨大林一直珍藏着 , 每年拿出来挂一挂 。
黑伯龙|寻踪济南玩家(四)玩蛐蛐结缘黑伯龙杨大林讲述老济南斗蟋往事
本文图片

黑伯龙先生是济南收藏蛐蛐罐最多的 , 有很多珍贵的老罐 , 文革中遭抄家 , 被损毁了一些 , 有些老罐被抄走 , 文革之后才有部分返还 。 杨大林喜欢在黑伯龙家欣赏蛐蛐罐 , 听黑先生介绍各种老罐子 。 后来黑先生去日本参加文化交流 , 还特地买了一副玻璃钢的钓鱼竿 , 送给杨大林 。 1989年 , 黑伯龙先生说 , 要画“花、鸟、鱼、虫”四条屏 , 这是一年四季的玩法 , 又写好了一副对联 , 专门送给杨大林 。 谁知一组作品还没有画完 , 黑伯龙先生突然故去了 , 给杨大林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
善玩者必有绝活
与黑伯龙先生的交往 , 还让杨大林练就了一项拿手绝活 , 就是给蛐蛐罐捶底 。 用蛐蛐罐养蛐蛐 , 需要用泥料捶罐底 , 这可是个技术活 。 杨大林在黑伯龙家里看多了蛐蛐罐 , 反复研究如何捶罐底 , 终于研究出独门绝活 。 经他捶的罐底 , 最适合养蛐蛐 , “用一辈子也不会坏” 。 捶罐底关键在于特殊的配料 , 杨大林用老城墙的砖末、千佛山庙里的墙缝石灰 , 再配上长清的黄土 , 用江米汁粘合在一起 , 用小锤子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捶打 , 捶出的底要透气 , 慢渗水 , 不能捶出哑底和死底 。 当时 , 济南很多玩家的蛐蛐罐 , 都找杨大林来捶底 。
黑伯龙|寻踪济南玩家(四)玩蛐蛐结缘黑伯龙杨大林讲述老济南斗蟋往事
本文图片

杨大林善逮蛐蛐是出了名的 , 先在济南护城河、山水沟逮 , 后来去长清逮 。 长清“五里翻三山”一带出好蛐蛐 。 70年代 , 杨大林搭上往长清拉沙子的卡车 , 将自行车放在车上 , 去长清逮蛐蛐 , 一逮就是一整夜 , 第二天收获满满 , 返回济南 。 杨大林身体强壮 , 不惜力气 , 不辞辛苦 , 自然逮到比别人又多又好的蛐蛐 。
不仅逮蛐蛐 , 他还自己繁育蛐蛐 。 当时 , 杨大林家住在11户人家的大杂院里 , 他将蛐蛐罐里的母子土(里面有蛐蛐下的卵)倒在墙边的花池子里 , 来年秋天就孵出了蛐蛐 。 杨大林在自家院子里 , 就曾逮过不少好蛐蛐 , 有几只大的8厘多 。 曾经有一只个大体健的“金翅子” , 长得形神兼备 , 又勇猛善战 , 引得黑伯龙先生多次过去赏玩 , 实在爱不释手 。
因为杨大林养蛐蛐有经验 , 谁的蛐蛐出了毛病就来找他求教 。 一次 , 有个玩伴发现自己的蛐蛐总是叫个不停 , 担心最后会力竭而亡 , 就来找杨大林 。 杨大林仔细查看罐子了的一对蛐蛐 。 养蛐蛐 , 只有公蛐蛐可斗 , 但需要配上三尾(即雌蛐蛐) , 才能激发公蛐蛐的雄性和斗志 。 但如果配的三尾不合适 , 公蛐蛐可能精神不佳 , 甚至会鸣叫抗议 。 果然 , 这只公蛐蛐就是对配来的三尾不满意而不停鸣叫 。 等给它换了另一只三尾 , 果然“药到病除” 。 蛐蛐还竟有这种特性 , 听来真让人忍俊不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