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入骨髓的骨头丸子

【记忆|深入骨髓的骨头丸子】◎小面
即使最艰苦的年代 , 奶奶家也会吃得有滋有味
六十年代 , 他出生在徐州 , 正赶上粮食金贵的年代 。 父母应时应季 , 给他取名“贵粮” 。
八十年代 , 他成了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 , 随后 , 他成了机械工程师 , 成了我们家的出门在外的“徐州人” 。
他是研究机械的 , 他的人和他的工作一样 , 看起来单调、死板 , 他的趣味只有了解的人才能发现 。
二十年前 , 他去了上海 。 故乡 , 离他越来越远了 。
他是我的小叔 。 关于他的评价 , 仁者见仁 。 我小姑说 , 他是家中数学头脑最好的人 , 这个我无法论证 , 据我所知 , 我家有好几个数学头脑好的人 。 倒是他的文字 , 三言两语 , 让我心有戚戚 。
大寒时节 , 他说他想念骨头丸子了 。
骨头丸子应该是我奶奶的独创 。 我奶奶这个人 , 创造什么新鲜玩意都不稀奇 。 她是人间菩萨 , 从前的日子多苦 , 她始终是笑着的 。 粮食这么贵 , 树上、地上没有一点吃的 , 她不但养活自家的八个孩子 , 还有闲心收养抚育别人家的孩子 , 其心胸可见一斑 。
七十年代 , 我的父亲在供销社工作 , 肉是很难买上的 , 可骨头很便宜 。 这些骨头是真正的骨头 , 上面的肉剔得干净 , 如果煮了吃 , 费火 , 这点肉不够柴火钱 。
钱没有 , 可力气还是有的 。 爷爷把这些骨头拿到“碓窝子”里揣 。 碓窝子是啥呢?你可以想像一个蒜臼子 , 把它放大100倍 , 就是碓窝子 。 不过它不是木质的 , 碓窝子(臼)是大青石的 , 碓头(杵)是一种坚硬的砂石 , 两者相撞 , 打夯一样 , 骨头碎了 。
第一轮 , 把砸不碎的骨头挑出来 , 小心挑 , 别把一丝丝一线线肉挑出去 。 第二轮 , 再砸 , 再挑出来 。 最后 , 碓窝子里剩下一小把 , 骨髓、骨膜、骨肉、骨碎 , 这些骨肉的精华 , 被奶奶小心地盛到碗里 , 加上一点面 , 撒点盐 , 用手一颗颗搓匀 。
徐州的冬天 , 冷啊 , 七十年代的冬天冷成什么样 , 我没有记忆 。 但奶奶家的伙食我是有记忆的 , 一个字:好 。
即使最艰苦的年代 , 奶奶家也会吃得有滋有味 。 我想我爷爷奶奶都是热爱生活有智慧的人 , 他们的心思没别的地方可以发挥 , 就在战天斗地的生活中发挥了 , 在舌尖上 , 在孩子的营养上发挥了 。
徐州人爱喝汤 。 问候吃饭不说“吃饭了吗”?却问“喝汤了吗”?寒冷的冬天里有一锅热汤 , 而且是没人吃过的骨头丸子汤 , 真是妙不可言 。 浇汤的时候 , 奶奶把骨头丸子往锅里一撒 , 等到丸子慢悠悠地浮出来 , 鲜掉眉毛的一锅汤 , 成了 。
小叔是这样描述的:“骨头丸子 , 特别鲜美 , 吃的时候 , 不能大口 , 有些小骨头会扎嘴 , 要小心吃 , 像吃鱼一样 , 慢慢品 。 慢慢品完一只 , 再喝一大口汤 , 真是稀世美味 。 ”
骨头丸子 , 过去四十多年了 , 那是小叔年少时的记忆 。 他的母亲 , 也就是我的奶奶 , 早已过世了很多年 。
我想 , 我的小叔是想家了 , 想念他的母亲了 。 这世上 , 还有比母亲的爱、母亲的食物更深入味蕾、深入骨髓的吗?
有一首歌 , 叫两地书 。 孩子啊孩子 , 春天我想你 , 小燕做窝衔春泥……妈妈啊妈妈 , 春天我想你 , 咱家的果园可曾绿……一应一合 , 是母与子的两地书 。 可很多很多时候 , 并没有两地书 。
我就叫它一地书吧 , 妈妈啊 , 妈妈啊 , 冬天我想你 , 大寒时节雪花飘 , 骨头丸子在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