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刘秀!冷酷无情 帝王师姜太公与孔子谈杀人, 令人不寒而栗又不得不服!

姜太公因为辅佐周文王、周武王而有大功劳,受封于齐地。

【 光武帝刘秀!冷酷无情 帝王师姜太公与孔子谈杀人, 令人不寒而栗又不得不服!】光武帝刘秀!冷酷无情 帝王师姜太公与孔子谈杀人, 令人不寒而栗又不得不服!
文章插图

当时,齐地有一个人名叫华士,人们都称赞他很贤明。他认为,不臣服于天子,不结交诸侯是正当的事。姜太公对华士的名气也有所耳闻,到达齐地后,就派人请他。不料这华士果然清高得不得了,三次都不肯到。姜太公于是命人把华士杀了。周武王之弟姬旦(即后来辅佐成王为政,“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周公)问姜太公:“华士是齐地的一位高士,怎么杀了他呢?”姜太公回答说:“不臣服天子,不结交诸侯的人,我太公望还能将他臣服、与之结交吗?凡国君无法使之臣服、不得结交的人,就是上天所要遗弃的人。召他三次而不来,则是叛逆之民。如果表扬他,使他成为全国民众效法的对象,那要我这个当国君的何用?”

光武帝刘秀!冷酷无情 帝王师姜太公与孔子谈杀人, 令人不寒而栗又不得不服!
文章插图

春秋时期,儒家圣人孔子在鲁国收学生办私立学校。鲁国有个大夫叫少正卯故意搞破坏,蛊惑孔子的学生们多次离开学堂,使孔子的学堂由高徒满座变成空无一人,几乎办不下去。后来,孔子被鲁国国君任命为掌管刑狱的大司寇。孔子一上任,马上就判处少正卯死刑,并准备在宫门外公开杀了他。孔子的学生子贡(端木赐)对孔子说:“少正卯是鲁国的名人,老师您杀了他,会不会不恰当啊?”孔子说:“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之。此小人之桀雄也,不可以不诛也。”

光武帝刘秀!冷酷无情 帝王师姜太公与孔子谈杀人, 令人不寒而栗又不得不服!
文章插图

孔子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说:人世间有五种罪恶比盗窃更可恶:第一种是心思通达而阴险,第二种是行为乖僻而固执不改,第三种是言辞虚伪而蛊惑人心,第四种是记取非义、多而广博,第五种是做错事而认为理所当然。一般人要是有这五种罪恶之一,就不免被君子所杀;而少正卯同时具备五种恶行,正是小人中的奸雄,不可不杀。”于是,孔子坚持杀了少正卯。姜太公和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望的帝王之师,都主张实施仁政,宽容待人,但他们在谈到为何要杀华士和少正卯时,却不约而同地态度坚定,冷酷无情,令人不寒而栗又不得不叹服。

光武帝刘秀!冷酷无情 帝王师姜太公与孔子谈杀人, 令人不寒而栗又不得不服!
文章插图

为何会如此呢?我认为,主要原因就在于姜太公和孔子都不是迂腐的人,他们讲仁政、讲宽容,都是有底线、有原则的。“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清朝大学士张英的一首名诗,诗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劝家人要宽容待人。宽容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境界,利人利己。但我们讲宽容,又不能是非不分、善恶不辨,总当好好先生。讲宽容,必须坚持底线,坚持原则。

光武帝刘秀!冷酷无情 帝王师姜太公与孔子谈杀人, 令人不寒而栗又不得不服!
文章插图

东汉初年,太中大夫粱统认为,君主的道义,是以仁义为主。仁是爱人,义是坚持原则。爱人就要以除暴为目的,坚持原则就要以消灭祸乱为中心。设置刑罚在于适中,不能偏轻。(立君之道,仁义为主,仁者爱人,义者正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正理以去乱为心;刑罚在衷,无取于轻)。所以,他在建议光武帝刘秀应该严明法典的奏疏中说:“臣之所奏,非曰严刑。《经》曰:‘爰制百姓,于刑之衷。’衷之为言,不轻不重之谓也。自高祖至于孝宣,海内称治,至初元、建平而盗贼浸多,皆刑罚不衷,愚人易犯之所致也。由此观之,则刑轻之作,反生大患,惠加奸轨,而害及良善也!”“刑轻之作,反生大患,惠加奸轨,而害及良善”(减轻刑罚的作法,反而酿成大祸。对奸诈不轨的人施恩,讲宽容,就是伤害善良的人),这真是至理名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