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臼向北不远便是火神庙。
火神庙在南关街中段的位置,约建于元代,祀司火之神“火德真君南丹纪寿天尊”,为道教场所,泰山碧霞祠之下院。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四十七年(1708年),光绪九年(1883年)多次增修拓建。原规模宏大,南筑火神阁,重檐八角,横跨南关大街,神像设于崇阁之上。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知县周藩移建于阁之东北,并于阁上增祀文昌。路东为火神庙。据贾明普回忆解放前的情形,山门向西,门内为一大广场,南有戏台。北进庙门,有正殿、配殿、钟鼓楼等,祀火帝、玉皇、文昌诸神。四周古柏参天,遮天蔽日。庙内香火甚盛,多时道士曾达百余人。据清《会典》,每岁六月十三日致祭。至民国祀黜。民间以旧历二月初二为火神爷生日,在此唱戏三天。后庙多毁于战火。解放后仍有道长钟丹首(享年78岁)及其师弟薛丹秀(后还俗)留守庙中。2004年,以原钟丹首住处重修,但规模甚小,由刘明长道长主持。
除此之外,旧城下西隅大车档街北首、旧城西北隅北新街北亦建有火神庙。
泰城多建火神庙,自然与古人敬火畏火,祈求火神管火禳灾有关。泰城历史上有多次重大火灾,损失严重。如:金大定十八年(1178年),东岳庙发生火灾,堂室荡然;金贞佑四年(1216年) ,岳庙因遭战火,仅存延禧殿与诚明堂;明宣德三年(1428年)三月,东岳庙大火;嘉靖十六年(1537年),泰安州城起火,延烧数十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二月,泰安岱庙起火,正殿、门廊俱焚,仅存寝宫及炳灵、延禧二殿,古树、碑刻也多被毁;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八月,泰安会真宫起火,殿宇尽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春,东岳庙发生火灾;乾隆十年(1745年)二月,泰安县署发生火灾,延烧附近百余家;乾隆十五年(1750年),泰安县发生火灾;民国五年(1916年)灵应宫大火,熔铜像两尊;等等。火还会产生异象。如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东岳庙配天门青龙神像“吐火自焚”,民间一时议论纷然,当政严令禁止才平息下来。求助是人的本能,特别在无法征服的情况下。这也许是古代庙多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泰城多火神庙或许还与火神祝融氏的出身有关。
历史上关于祝融的记载,或为神,或为人,或为官职,或为部落氏族。有一种说法,祝融属炎帝支系,为蚩尤后裔。“神农(炎帝)居鲁,鲁邻泰山。”(吕思勉《三皇五帝考》)今人李继生进一步考证,炎帝降生于雷泽西北方的常羊之山(在今新泰市境内)。后炎黄于阪泉大战,炎帝战败,被驱至南方。炎帝后裔蚩尤为炎帝复仇,与黄帝战于泰山。黄帝九战而不胜,“回归泰山”,得玄女秘略,最后一役涿鹿之战,大败蚩尤。“帝断其(蚩尤)首,葬之常羊之山”( 袁珂《山海经注·海经新释》)。这里正是炎帝出生的地方。蚩尤族被打败后,一部分退往南方,一部分归服于少昊(黄帝长子玄嚣)联盟,仍留在泰山一带。祝融一族便属于留下的那一部分。“昔夏之兴也,祝融降于崇山。”(《国语·周语》)。“东岳泰山神姓岁,讳崇”。(《五岳真形图》),崇山即是泰山。至晚在夏这个时期,泰山一带便有祝融一族。祝融以火施化,号赤帝,住昆仑山(古昆仑山即泰山)光明宫,传下火种,教人类用火。 其谓“火神也” (郭璞语)。其状 “兽身人面乘二龙。”(《海外南经》)。祝融部落掌火,为冶金技术奠定了基础,而泰山一带有大量上古冶铁遗址分布。由此可见,泰山是祝融氏的老家,祝融氏是泰山一带的老祖先,设庙祭祀应是远古的流传。
据贾明普讲,从火神庙向西斜北,原来还有一条通往省城的官道,当地人称“大路”,来泰者可由此转南关街,进洼子街食宿休整,尔后入城。在官道旁,今汇丰嘉园(灵山大街298号)院内东南一带,原有一泉,名滇池,据传发掘于宋真宗封禅期间。其水清冽甘甜,周遭砌以石条。池畔有一中空古槐,往来客商旅者无不憩于树下,饮泉水以解渴乏。此泉建国初仍存,后被农具厂占用湮没。笔者曾往汇丰嘉园探询,但见一大片土堆瓦砾,杂草密掩其上,不知是否当年遗迹。
- 始皇|泰山神虎
- 泰山&首届“风华齐鲁”山东故事视频创意大赛作品火热征集中
- 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祈福喜馍馍”虎虎生威迎新年
- 刘庭桂$清朝才子在泰山刻两字,难倒国人和日本人,郭沫若看后就加了四笔
- 泰山迎客松$《泰山迎客松》画法示范
- 老城镇@德州入选21处!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 老城厢#“城市考古”,有文化地轧马路
- 航海@青岛市南区:打造品质博物馆 让老城历史文化“活起来”
- 楷书!朱德元帅楷书稳如泰山,圆润饱满,浑厚雄强,颜筋赵意,不同凡响
- 祝寿词$毛主席写过的祝寿词,第一幅最出乎意料,颜楷笔意,稳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