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20岁知青张志远为报恩,“嫁”31岁带4娃寡妇留大山,至今不悔
“小女子无以为报,唯有以身相许”,这句话是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台词。
不过,鲜少有故事中,会将男子报恩写成以身相许,因为这个概率实在是太低了。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还真的有这样一个男人。
文章插图
《诗经》中有说:投我以桃木,报之以琼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句话也是很多人的人生信条。
受到了人雪中送炭的恩情,有良知的人都会想方设法地报答对方。
当时只有20岁的知青张志远,在恩人一家遭遇变故后许下承诺。男儿一诺值千金,为了履行诺言,20岁的张志远,将自己“嫁”给了31岁的寡妇。
文章插图
那么,这段相差了11岁的年轻小伙与带4娃寡妇的故事,又是缘何如此呢?
01投身大山,喜识佳邻
1954年,张志远出生在重庆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在那个年代,工人是备受尊重且有稳定收入的,一家人虽然没有大富大贵,吃饱穿暖却是能够保障的。
这样的家庭环境给了张志远不错的生活,使得他得以健康地成长,并且能够进入学校学习知识。
日子过得波澜不惊,每一天都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
然而,18岁那年,张志远的人生到了转折点。
文章插图
上山下乡
为了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张志远背上了行囊,辞别了父母,第一次踏上了去往外面世界的路。
张志远插队的地方,如今说来算不上远,在四川省南江县,但是在那个交通不便利的年代,这无疑是出了一趟远门。
尽管来之前已经做了充足的心理准备,到了地方之后,张志远还是傻了眼。
城市长大的孩子,哪里知道农村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到了农村的张志远,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学习。
文章插图
农业劳作是插队的重要工作部分,做不好的话便是给自己丢脸、让组织失望。
可是放眼望去,张志远看不到一个熟人,人生地不熟的,张志远感到了不知所措。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余林海一家向他伸出了援手,给了城市来的张志远,第一份温暖。
文章插图
下乡知青
余林海一家是张志远的邻居,看着茫然无措的张志远,余林海一家热情地帮助了他。
张志远并非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人,他只是不知道如何进行农业劳作。
而余林海一家则教着他使用农具,指导他该如何播种、除草和如何对作物进行养护。
余林海一家就是张志远农业劳作上的老师,质朴的庄稼人不藏心思,将自己会的一股脑地交给了张志远。
有了余林海一家人的帮助,张志远很好地适应了插队的生活。
张志远叫余林海大哥,叫他的妻子大嫂,虽然是插队过来的外来客,但是他们却相处得好像一家人一样。
这份恩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张志远将恩情牢牢地记在心里,一来二往的,张志远与余林海一家,相处得极为亲密。
文章插图
张志远觉得自己比许多有都要幸运,因为余林海一家人对他实在是太照顾了。
没怎么吃过苦的张志远在这种照顾下,竟也不觉得插队的日子难熬了。生活就是这样,你适应了便不再难过了,况且,还有余林海一家与他做邻居。
- 葬花吟&林黛玉一直寻医治病,却无法根治,到底是什么病现代人也会有吗
- 老寿星!明朝有位120岁老寿星,长寿秘诀只有“5个字”,却被后人争相模仿
- 宁国府$薛宝钗送给黛玉的燕窝,究竟是治病良药,还是致命毒药?
- 王世充@一位被低估了智商的古代名将,活了120岁,有勇也有谋!
- 老者$明朝人有位高人活了120岁,长寿秘诀只有五个字,后世人争相模仿
- 手指|西楼旧照【17】知青岁月
- 濮哥#濮存昕邀来自己知青时代的“男神” 与食指一道“相信未来”
- 陕北$知青往事:在陕北插队10年,学了一门手艺,回到北京开始了新生活
- 乾隆皇帝@明朝长寿奇人靠10字养生秘诀活到120岁,乾隆也曾效仿他
- 医家&把脉治病是医家本分, 神医却有不治的病, 这是福还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