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剧$江南何所有 异曲亦同调

苏剧$江南何所有 异曲亦同调
文章插图
苏剧$江南何所有 异曲亦同调
文章插图
【 苏剧$江南何所有 异曲亦同调】◎解三酲
“岁月匆匆到腊边”,北京往往人口净流出,大家各自归家过年。今年因为冬奥会举办在即,五湖四海的人越近年根来得越多,其中就有来自苏州的艺术家们,为北京的观众奉献了一套荟萃昆剧、苏剧、苏州评弹、纪录片等多艺术门类、立体呈现苏州文艺生活的组合作品,让数九寒冬的北地也平添几分江南的春色和喧闹。
纪录电影《天工苏作》去年暑假期间就已公映,和大多数上院线的纪录片一样,排片不多,上映短暂。这次1月8号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特别放映,不仅为年中错失的小伙伴提供了补档的快乐,还请来了片中的几位主角,缂丝机和缂丝技艺的传承人现场教观众上机实操,在北京可算机会难得。影片对苏州若干项出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灯彩、苏绣、核雕、船点等做了全景式的鸟瞰,仿佛徐徐展卷的《姑苏繁华图》,九十分钟已足以让人追摹明清以降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貌,领略苏州手工艺人的技近乎道。限于电影媒介的时长限制,苏州工艺在片中只是略露峥嵘,背后的人和故事不及详细铺陈,也有更多的技艺门类尚未提及。这也让人更期待出品方的后续动作,期待对巧夺天工的“苏州样”的影像记录由“单品”发展为“套装”,从“开篇”走向“长篇”。
作为艺兼昆苏的艺术家,王芳在北京较多献演昆剧,无论是传统的《牡丹亭》《长生殿》,还是整理改编的《满床笏》,抑或是《折柳阳关》《养子》等折子戏,近年来在北京各剧院演出过,苏剧则极少露演。上一次在北京看到王芳的苏剧表演,还是疫情之前的2019年夏天,她带来了久负盛名的《醉归》,演活了《三言二拍》里那个因为靖康之变而流落平康的娇嗔少女,文雅秀致不似风尘中人。这一次她演出的是苏剧现代戏《国鼎魂》,将守护大盂鼎、大克鼎的潘达于的故事从新寡演到白头,对演员的考验不小。相比于剧情中后段潘达于在半醒半疯间近乎《痴梦》一般的独角戏,前半段潘达于与锡剧名家张唐兵扮演的父亲潘祖念关于为何保鼎不保人的对唱,更能体现出守护文脉千秋不绝的真意,也能彰显苏滩对唱的本色当行,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用苏州本地艺术演绎苏州人的故事,聚焦对苏州人刻板印象·之外的其他面,可以说是本次“相约北京·遇见江南”苏州文化艺术展示周的一大特色,苏州评弹折子专场和昆山昆剧团的演出,都选了顾炎武作为主题,都着重表现了他晚年形成的关于亡天下和亡国的思辨。苏州评弹选场《顾炎武·北游》选择虚构顾炎武和嗣母王氏亡魂的梦中对话,毕竟是嗣母的绝食殉国和遗命让顾炎武坚持终身不肯事清,而嗣母对他文章得失的标举则让他多少释怀。昆剧《顾炎武》则是虚构顾炎武和青年康熙在凭吊南京明孝陵前的对话。康熙质问顾炎武已然剃发易服、鼓励子侄辈出仕,自己却仍然不肯参修《明史》,游于山野,是为进退失据。顾炎武则答以著名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让康熙感叹其“志节不在进退,襟怀岂止明清”。
关于明遗民代际差异和进退出处的研究是学界一直致力的领域,如何将这一抽象的考查落地、呈现于状元台前、红氍毹上,并且有别于各种版本的《桃花扇》,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功课,苏州评弹团和苏昆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浓墨重彩地致力于文化传承,是《顾炎武》也是《国鼎魂》的主题,是苏州评弹、昆曲、苏剧乃至纪录片这次集中呈现的异曲同调,也是斯文荟萃的苏州对传统文化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