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石涛画论: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 二 )


文章插图

张怀瓘在《文字论》中云: 文则数言,乃成其意; 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简易之道。欲知其妙,初观莫测,久视弥珍。虽书已缄藏,而心追目极,情犹眷眷者,是为妙矣[4]。这“书则一字乃见其心”与石涛的“一画论”是相似的,这一画、一笔便能体现古人所崇尚的简易,故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提到王子敬能为 “一笔书”。一画的线条也并非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流动的、富有生命的和表现力量的美。可见书法绘画中具体的一笔一划也是相通的,都是人们的审美心理使然。
绘画$石涛画论: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
文章插图

三,有法无法下的书画同源
3.1 不拘一格,我自用我法
石涛的书法学习之路主要是由学“二王”上追汉魏古碑。他多涉猎楷书、行书和草书,其楷书多用方笔,行书多具有隶书的意蕴,草书主要学张旭、颜真卿,他也会写一些苏轼的草书。他在博采众长的同时也能够进行创新。他对自己不欣赏的书家字体也进行深入研究。这种态度使得他能够一扫当时书坛仿古习气,独树一帜。
3.2 技法观上的同法
【 绘画$石涛画论: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石涛是清初四僧之一,不仅在绘画领域的地位很高,而且对书法也有较高的造诣。书法和绘画在运腕技巧构图及墨法上都有相通之处。
绘画$石涛画论: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
文章插图

运腕是书画的基本技能。运腕虚灵则画面有转折变化,形象就不呆滞或含糊; 运腕实则画面就沉着而透彻; 运腕空灵就有飞舞悠扬的效果。
无论书法还是绘画都讲究布置、安排。在绘画中叫做布局或经营位置,在书法中叫做章法。石涛认为 “三叠”“两段”的构图是有缺点的,他认为在正确运用笔墨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整幅作品的整体感,就可以使三叠、两段的构图方法加以改善和提高。
墨法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重要内容。潘天寿说: “笔不能离墨,离墨则无笔,墨不能离笔,离笔则无墨,故笔在才能墨在,墨在才能笔在。盖笔墨两者,相依则为用,相离则俱毁。”黄宾虹也主张“墨中有笔,浑厚华滋”,就含有笔墨相融合的意思。
绘画$石涛画论: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
文章插图

四,重识尊受下的书画同源
4.1 笔非生活不神
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潜心观察和体验是都不可能出神入化的。因此“师造化”对于书画而言都是重要的。
如果不能够从生活中学到用笔的真谛,则不会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來。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创作于康熙三十年,是石涛 50 岁时在北京所画,是其山水画中的精品。全图气势奇险,笔墨非动,苔点繁复,皴法稠密,画胆惊人,用坚实凝重变化多端的线条勾勒奇峰,线条灵活而富有生气。作者以其难得的细笔一层层勾勒,再由淡而浓,反复擦点,淡墨渲染,尤其是点经由干、湿、浓、淡反复叠加,至“密不透风”的程度。整幅画面显得苍莽凝重,深得后人兴趣。
绘画$石涛画论:书与画同出,画取形,书取象;画取多,书取少!
文章插图

4.2 墨非蒙养不灵
“蒙养”一词是石涛画学的独特术语,来源于《易经》“物之生必蒙”和“蒙以养正”等概念,指的是宇宙万物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山川接受天地的蒙养之恩,必然表现于山川的形貌和精神中,如云气,亦谓蒙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