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图像碎片时代,我们究竟身在何处?( 三 )


同样反映着人在夹缝中生存的作品正是克劳迪娅·贾瓜里贝(Claudia Jaguaribe)制作的巨幅圣保罗全景影像“关于圣保罗”(Sobre S?o Paulo) , 蒙太奇般组成抽象化的城市图景 。 仿佛有风吹拂过一片片百叶窗的竖条拼接缝隙中 , 隐约可见正穿梭在高楼大厦中的人们 。
十几年来 , 贾瓜里贝一直在拍摄圣保罗这座城市 。圣保罗的城市幻像由真实的影像碎片拼凑出了巨大、错综复杂的空间感 , 仿佛与世界上所有的大城市都一般无二 。 被城市吞没的人们 , 在被折叠的城市空间才能够被清楚地看见 , 就如贾瓜里贝的摄影书以风琴摺工艺装帧的效果一样 。
影像|图像碎片时代,我们究竟身在何处?
文章图片

《关于圣保罗》
? 克劳迪娅·贾瓜里贝
影像|图像碎片时代,我们究竟身在何处?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折页的摄影书与小册子
《伊斯坦布尔全景 , 在加拉达石塔上拍摄》
? 美国国会图书馆
与现实无法完全对应的“全景”也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城市幻像 。 早期的摄影师就是通过平行移动相机拍摄 , 拼凑出“全景照片” 。 展墙上一幅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全景” , 便是由土耳其塞巴&约埃利摄影工作室于1890年在加拉达石塔上拍摄的10张照片组成 , 并印制成了折页小册子贩卖给观光客 。
在现实中
构建虚幻影像
明信片作为又一种新出现的历史档案被保存在图书馆中 。 同一面展墙上展出着发行于1918年的广州花塔 , 反面印着“都路高捷臣烟公司发行 , 香港 , 皇后大道 , 旧湾仔邮政局” , 还有制作年份在1910年-1919年间的杭州西湖的明信片 。
“这些明信片 , 是我在纽约公共图书馆庞大的明信片收藏中的一个档案‘追寻太平洋’中找到的 , 是非常宝贵的影像资料 。今天 , 邮寄明信片逐渐演变成了能够更加快速传播的社交媒体 。 上海的外滩、广州的花塔、杭州的西湖……这些建筑都是通过不断的传播 , 让大众有了很深刻的印象 。 ”胡若灏将这些明信片作为历史档案线索策展时提到 ,“地标之所以被赋予地标性 , 就是通过传播 。 ”
影像|图像碎片时代,我们究竟身在何处?
文章图片

明信片(花塔 , 广州)
? 纽约公共图书馆
影像|图像碎片时代,我们究竟身在何处?
文章图片

选自《Photo Opportunities》系列
? 科琳娜·薇欧奈
艺术家科琳娜·薇欧奈(Corinne Vionnent)对地标建筑的影像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进行了质问 。 “Photo Opportunities”在英语中暗指一次精心安排的拍照时刻 , 为了产生“正面”的宣传效果 。 薇欧奈将这个系列的作品以“Photo Opportunities”命名 , 并要求不加翻译 。 埃菲尔铁塔虚无缥缈的结构如薄雾般漂浮于梦境似地蓝天中 。 她从社交媒体收集了大量游客拍摄的同一个地标建筑的影像 , 并拼叠出了这张虚幻的埃菲尔铁塔 。
“我找到了一个焦点来排列透明胶片 , 然后不管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什么 , 最后就是发生 。 ”薇欧奈说起每幅图像的处理过程中都会出现的神奇时刻 。 每一个影像都是我们所见、所闻、所读、所感 。 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 , 从看见到产生感觉 , 从感觉到另一感觉 , 变为作品后又有了其他感觉 。 影像之间的叠加 , 纵使是同一个建筑 , 却已经构成了幻像 。
每个图像与其他图像在进行合成的过程中构建自身 。 “Photo Opportunities”系列是对城市标志性建筑的一个自然的反映和对影像的挪用 。 任何使用社交媒体的人都可能参与到了这件作品的制作之中 。 网络的兴起 , 让人们拥有了更多开源的数字档案 。 人们不知道何时自己被拍摄进了城市档案 。 与此同时 , 每个人都可以再去使用这些开源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