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空间|新型文化空间:“杠铃式”的城市创新( 三 )


强生产弱消费的城市如洛阳、西安、成都、杭州和厦门等 , 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 或环境优美自然资源禀赋好 , 又或者两者兼具 。 国潮兴起与5G普及 , 使其成为站上时代浪潮的“新宠儿” , 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文化+技术”新型文化空间的孕育基地 。
国内国际双循环已成发展新格局 , 国内消费市场越发重要 , 优秀传统文化再次成为主流审美 , 5G基础建设与技术水平日益成熟 , 文化空间创新的内外部条件趋于成熟 , 我们已然站在新型文化空间革新的十年新起点 。
“杠铃式”文化空间创新
研究团队认为 , 文化空间的革新将主要发生在文化生产能力强弱的两端城市 , 呈现出“杠铃式”的城市文化空间新格局 。
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中写道 , “任何产业基础、政策扶持、人文素养乃至地理区位等方面的客观条件 , 都无法与当地的改革创新意识相匹敌 。 ”这一产业发展的真理同样适用于文化发展的路径 。
弱供给城市的文化创新源泉 , 来自于难以内生消耗的消费能量 。 也就是说杠铃中“弱生产”一端 , 并非指文化生产能力的薄弱 , 而是相对于文化消费能力的剪刀差来说 。
当一个城市在57城的文化供给排名小于文化消费排名 , 强大的消费能量难以在现有文化资源中满足并消耗 , 更多市场主体看到蓝海 , 主动加入供给行列 。 其中最为典型的 , 就是商业端的主动融合 , 如购物中心、咖啡馆和餐饮店铺等 。 这种情况正在长沙、珠海、昆明 , 以及扬州、常州、上海等部分长三角城市发生着 。
在数十个省市协力打造的2021长三角及全国部分城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中 , 共征集六种空间类别 , 除去文博艺术空间、公共阅读空间等传统空间之外 , 商圈文化空间、跨界文化空间也赫然在列 。
在20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获奖项目中 , “百联TX淮海|年轻力中心”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没有“购物中心” , 更没有“商场”后缀 , 这家“年轻力中心”2021年举办354场策展 , 通过跟消费者的需求测试与碰撞 , 激发新的商业灵感 , 通过满足消费、观展、休闲、社交等复合型需求 , 创造出一个传递多元文化与年轻生活方式的空间 。
对于其他单位的商业机构 , 这种“+文化”更为普遍 。 以超级文和友为例 , 外部现代繁华的商业综合体 , 内部却用7层“老楼”重现八十年代的老长沙 , 通过对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细节复刻 , 长沙超级文和友唤醒了一代人的城市记忆 , 将自己打造成城市新老朋友的“会客厅” 。
文化空间|新型文化空间:“杠铃式”的城市创新
本文图片

长沙超级文和友(视觉中国/图)
商业力量与消费主义的浸润 , 为弱生产杠铃一端注入革新的动力 。 杠铃的另一端 , 强生产供给的城市 , 创新的动力源泉则是国潮的兴起与科技的进步 。 这种模式的革新 , 发生在洛阳、西安、成都、杭州、厦门等底蕴深厚的城市 。
坐拥千年文明的古城们 , 在国潮文化潮流的鼓励下 , 深度挖掘自身资源优势 , 在AR、VR、云计算、AI等技术赋能下 , 极大刺激文旅新业态的兴起 , 掀起一波波新型文化空间革新的浪花 。
五一期间的杭州临安河桥镇 , 绵延35米的墙面全部采用虚拟现实技术 , 再现涂山古城全貌 , 在新科技和IP加持下 , 这个一度萧条的国家4A级景区重现热闹 。
技术丰富线下文化空间的感受之外 , 还在塑造线上虚拟文化空间 。 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时代 , 网络虚拟空间环境不仅拓展了文化空间的内涵 , 还突破了对物理空间的依赖 , 改变了传统的文化参与方式 , 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