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度#大师赵朴初,祖上四代皆翰林学士,13岁已初具风骨,90岁泼墨挥毫( 二 )

普度#大师赵朴初,祖上四代皆翰林学士,13岁已初具风骨,90岁泼墨挥毫
文章插图

康复后,他在时任佛教慈幼院院长的表舅帮助下,来到净业社工作,从事佛教联合会的文书工作。在佛教文化浓厚的氛围中工作,使他对慈善为本、普度众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
在表舅的带领下,他经常有机会与来自全国汉传、南传、藏传的高僧、大师交流学习,于是,在佛学门径里不知不觉地走了很远,有着很深的佛学造诣。



普度#大师赵朴初,祖上四代皆翰林学士,13岁已初具风骨,90岁泼墨挥毫
文章插图

终于有一天,在听完圆瑛法师讲读经卷后,决心皈依佛门,成了一名居士。
此后,他一心精研佛经,礼心佛法沉迷其中,以高于居士的标准要求自己,自从遁入佛门后他就坚持吃素食,这一习惯坚持了70多年。
还兼容并蓄地将自己在私塾和大学中所学的文学知识,尤其是诗词赋也融入到佛学之中。奠定了他之后成为中国诗词界和佛学界的不朽地位。
佛学使其胸襟开阔、眼界更远,他的书法以楷体为基础,博采众家之所长,再加上自己童子功的功力,自成一体,一气呵成,很多书法名家将其与赵孟的书法并称“赵体”。
他好像天生为佛学而生、为文学而生,出自他之手的书法和诗词都是那样的浑然天成、炉火纯青,落笔如神、富有格韵。



普度#大师赵朴初,祖上四代皆翰林学士,13岁已初具风骨,90岁泼墨挥毫
文章插图

在诺大的上海,人们看得见的是城市的繁华、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但对于净业社这一方净土却鲜有人知。
大隐于市,清醒而独特。
在金刚道场内,赵朴初带领无数先进人士、爱国人士在这里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也是在这里,中国佛教事业实现了由稳步到腾飞的跨越。
他生逢乱世,在他20岁那年爆发了“淞沪战争”,上海成为敌人的主攻之地,他们耀武扬威、信口开河“要在三个月内使中国灭亡”。



普度#大师赵朴初,祖上四代皆翰林学士,13岁已初具风骨,90岁泼墨挥毫
文章插图

作为一介不问世事的佛教信徒,他所在的租界其实是比较安全的地方,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根本没有考虑自身,毅然决然挺身而出,带领宗教各界爱国人士团结起来、一致抗敌。
战争爆发第二天,他们就一起组合救治八路军伤员,身材瘦小的他,在枪林弹雨间穿梭着去把受伤的士兵们背回来,进行救治。这是我佛慈悲的生动写照,更是拳拳爱国之心的深刻体现。
战争告一段落,上海还是失守了,整个城市陷入瘫痪,民众失去家园、失去谋生的手段,灾民一路讨饭要饭,他看了非常的心痛。
这一次,他不再是讲经说法的柔弱居士,而像一名战士带领着难民们北上,寻求社会各界的救助,经他的帮助,1000多名难民得到了稳妥安置。



普度#大师赵朴初,祖上四代皆翰林学士,13岁已初具风骨,90岁泼墨挥毫
文章插图

这个永远把“普度众生”当做人生信条的老人,在晚年间仍居住在寺庙里,乐善好施的他经常自己掏腰包,在寺院门口煮粥施舍给他人,很多百姓把他称做“人间活佛”。
他在90岁的时候,仍积极参加慈善活动,写字赠字,泼墨挥毫。
他的书法依旧遒劲有力、结构严谨,令现场的人无不折服,凸显出老人的一生正气、宽博胸怀。
他的一生历经三个朝代,于动乱年代出生,于风雨飘摇中培养僧侣之才,加强佛教对外交往,带领我国佛教事业砥砺前行。
“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这是他临终前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昔人已去,留下的是他永远澄澈明净、象征和平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