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王朝&废除汉字后,韩国人才意识到汉字的重要性,如今开始呼吁重拾汉字





朝鲜王朝&废除汉字后,韩国人才意识到汉字的重要性,如今开始呼吁重拾汉字
文章插图

文化作为一种承载历史的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累沉淀,成为一个国家历史发展的象征。
在明代以前中国文化一直是世界领先,是被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尤其是隋唐时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空前频繁,周边国家大多效仿和学习中国的一些文化习俗以及各项制度,形成了所谓的中国文化圈。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系统,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辅助语言的工具,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汉字拥有4500年以上的历史,凭借其极高的欣赏性和实用性,流传到周边的越南、朝鲜半岛、日本等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形成了“汉字文化圈”。
而韩国身为汉字文化圈中的一员,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韩国开始,在韩国发芽生根,到目前为止韩国使用中国汉字有将近1000多年的历史,渐渐融入了中华文化圈,绝对是中华文化的后裔。
可是自称为“小中华”的韩国为什么要废除在本国广为流传甚至一度曾是官方文字和语言的汉字呢?




朝鲜王朝&废除汉字后,韩国人才意识到汉字的重要性,如今开始呼吁重拾汉字
文章插图

又为什么在花了将近70年的时间努力废除国内汉字后又追悔莫及?在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含义呢?
中国与韩国的联系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商周时期甚至更早之前就开始了,朝鲜半岛在周朝、朝鲜、汉朝等时期甚至是当时中国的一部分。
汉字更是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就传入朝鲜半岛,自此,中国汉字在很长一段时间是韩国唯一的书写文字,他们开始用中国文字记录自己的历史和发展,中华文化和汉字传入朝鲜(高丽)是在唐朝达到一个鼎盛时期。
韩国的政治、艺术、服饰等开始趋向于中华文化,汉字的使用也远远超过当时其他使用汉字的国家,可以说,那时的韩国和中国没有任何的区别,明代时期韩国与中国的关系也最为紧密。
但是,那时的韩国由于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影响,只有贵族阶级才能够学习和使用汉字,称为“吏读文字”,而普通的民众则很难接触到汉字,只能以口头的方式进行文化流。
同时“吏读文字”由于是结合汉字创制有些不适合韩国语言的语法和语音,无法充分表达汉韩语的发音和韩国人民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当时的韩国人民对拥有自己民族文字的愿望逐渐变得强烈。
到了朝鲜王朝第四代世宗大王时期,韩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在世宗的积极支持下,由崔恒、成三问等一批优秀学者,研究韩国语言的音韵,并不断到中国学习、研究汉字的精髓。
在历时三十年之久终于在1444年创造了一种独特而又简单易懂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由28个字母组成的朝鲜文字,不论是朝鲜官员、贵族阶级还是普通的民众都简单易懂,轻松驾驭。
在1446年,朝鲜王朝世宗大王正式公布新创制的文字,诏书称之为“训民正音”,意为“教老百姓以正确的字音”,正式名称为“谚文”。
但是“训民正音”的发布却并不意味着朝鲜拼音文字的真正的使用。由于汉字在韩国流传甚久,拥有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在韩国汉字意味着中国文明,而抛弃汉字就意味着远离中国文化。
因此谚文的使用被众多的朝鲜官员和贵族阶级的使用汉字的朝鲜人的抵制,自造文字被誉为“夷狄之邦”。被称为二流文字的“谚文”也因众人的抵制而无法成为官方文字,其使用范围仅限于普通民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