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篆$恢复繁体字,有必要吗这是不理性的,曲解中国文化的倒退行为!

全盘恢复没必要,但是有些字有时候会让我比较烦恼,比如“干”字,原本有幹,亁,干三个字,现在只有一个字,会引发歧义= = 类似的还有发(髮和發)斗(鬥和斗)里(裏、裡、里、哩),我觉得这样的简化很没有必要,反而加大了中文学习的难度(多音字、多义字一直是我小时候很讨厌的一件事情),在累死这样的字上部分恢复,我觉得不失为不错的选择。另外还有些字,比如说笔-筆,书-書,画-畫,简化之后显得毫无联系,让人不适(不过这属于个人感受了吧)。然后有些字笔画数没有什么减少,比如册和冊,强和強,简化的没有什么意思。古人,可能从方块字成型的那一刻起,就一直有简化了笔画的的各种书法存在!



小篆$恢复繁体字,有必要吗这是不理性的,曲解中国文化的倒退行为!
文章插图

但是!正式的文字,从秦末汉初我们化圆为方易曲为直而成的方块字,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汉字形成后,一直到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几千年就基本没有变化过!这几千年传传下来的东西,现在用大量的八叉或者又来删减之,最大的一个后果就是今人看到古代的文字,大部分都觉得不是自己的东西,一看不认识,然后就不看,我觉得这就是文化的切割,可以设想,如果这些古人传下来的东西,比如活字印刷的文本,如果是简化字,今人,也就是你,看着是不是和繁体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是不是这是最粗显的地方,说到深处,古籍,有许多翻译成了简化字,很多不同意思的字,简化后合并成一个字,仅字面意思就出现了无数的偏差,加上汉字的组合,意义谁能清楚?古籍一字千年来无数学者考证笺注,如今胡乱或归一或组合,千年传承之书面目全非,字意文意丢人无人知晓,有的出版社,先进对于古籍,不再乱改简化字,直接以原本的繁体字出书,虽然错别字少了,意思明确了,可是,现在大部分的人又看不了繁体字古文,这样的损失,结果怎样?



小篆$恢复繁体字,有必要吗这是不理性的,曲解中国文化的倒退行为!
文章插图

语言文字的发展规律一言以蔽之,从简。实际上,历史上第一次对文字进行大规模改革的是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政策,这次改革把原六国形态各异的文字废除,再对原秦国的文字加以简化形成秦篆,然后在全国强制推广。但实际上这次推广并不成功,因为即使是简化的小篆还是难以辨识和书写,以至于小篆多半只存在于秦朝的官方文书,只有李斯、赵高这类上层人士使用。小篆对于下层卒隶都是很难使用的,更不必说普通百姓了。所以当时下层卒隶就用更简单易识的字给小篆做辅注,以便于理解,而恰恰是这种简单易写的辅注用字,更易于推广,逐渐被民众接受使用,这便是“隶书”,在隶书的基础上到了唐代逐渐出现了楷书。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越发展越复杂的。所以说简化字的成功推广实在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如果带着意识形态的眼镜看中国大陆,什么都是错误的,不必揪住简体字不放。恢复繁体字?还不如恢复小篆,小篆多美啊!但这简直是历史的倒退。



小篆$恢复繁体字,有必要吗这是不理性的,曲解中国文化的倒退行为!
文章插图

希望部分恢复繁体字。尤其是“干”这个字,繁体有多重写法,意义不同。只用“干”字代表所有意义有过度简化之嫌。但大多简体字要保留,它有辨识度高,书写简便,便于学习的优点,而且文字意义丧失程度并不大。现下批判繁体字就跟当年“批林批孔”一样是不理性的、是曲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倒退行为。至于您提及的末代衍圣公满门皆汉奸的事儿,我没有仔细去研读过相关的史料。但是我不是很明白这和文革时四人帮喊出的“批林批孔”口号有什么关联。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我的理解可能有所偏颇,这和本文无关。我认为“批林批孔”是四人帮借由批判儒家学说,支持法家改革来证明文化大革命的正确性的,而不是因为末代衍圣公的卖国行为招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