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曰&圣旨原来这么读,不要再读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在明清剧中经常出现,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影视剧中的太监在喊这句话。
文章插图
这句话常出自诏书,圣旨,此话乃是朱元璋首创。明朝初期,明太祖定正殿为奉天殿。再给臣子下诏的诏书中首次用到了“奉天承运皇帝”这个称号。因此朱元璋也经常自称为奉天承运皇帝。在这句话中,“奉”是遵照,遵从天意的意思,指皇帝受命于天。承运:是继承新生的气运的意思;指君权神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话起源于秦朝,正式使用则是从朱元璋开始。
文章插图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雄才霸略统一中国,不甘心屈尊于一个小王的称号。于是自立为皇帝,自诩功名可以三皇五帝比肩。从此,秦始皇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他的玉玺上就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这么看来“皇帝”、“诏”就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
文章插图
到了汉朝,汉承秦制,这个诏书格式也被继承了下来。这个时候已经进化为“昭曰”,从此之后这个文书的格式便一直流传下来,被历代帝王所沿用。直到明朝时期,因为朱元璋才有了这句话。还有个冷知识,其实圣旨是宋朝才有的。宋朝以前并不这么叫。春秋战国时期,皇帝诏书被称为“命”“令”和“政”。“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常常被作为圣旨的开头,明朝以前没有这句话又用什么作开头呢?举两个例子吧。唐朝时期,诏书的开头一般都是“门下”两字,当时唐朝采用的是三省六部制,当时负责下发诏书的就是其中的门下省。所以诏书开头语多是:“门下,天下之本”。
文章插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圣旨开头语多用“应天顺时,受兹明命”八个字。说回重点,那么这八个字应该怎么读呢?这句话应该这么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或者直接不断句。圣旨上因为皇帝是“天子”,“天”与“皇帝”写一起时,要平齐。皇帝换行顶格写和天同排,于是误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奉天承运皇帝其实是一个连起来的几个字,不可拆分,这是朱元璋对于自己的修饰词,所以整句连读不断。现在的影视剧中四字断句的情况越来越多,以至于人人都相信是这么读,编剧害人啊!无脑编剧在写剧本时,从来不回去考证求证,真的是造就了一批历史文盲其中还有更搞笑的,上文中我们提到宋朝以前是没有圣旨一说的,更没有“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个说法。
【 诏曰&圣旨原来这么读,不要再读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文章插图
图上所示,这是某部影视剧中的镜头,剧中所处年代是北魏,可是北魏居然出现了圣旨,而且出现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真的是可笑之极!注:本文素材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作者会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本篇文章到此结束,喜欢的读者可以点个关注,多多留言,作者会一一回复,我们下期再见。
- 闰土&刺猹少年闰土的真实结局如何中年被鲁迅辞退,50多岁便含恨西去
- 张幼仪&会说话的最高境界, 很多人连第一条都做不到……
- 传统节日&冬奥来了丨邂逅冬奥会上的中国文化元素
- 金岳霖&钱钟书为什么讨厌林徽因?频繁地找她麻烦,就连妻子杨绛都拦不住
- 蝮虫&山海经:有多少神奇的虫子,能吃吗?为何人也算也是虫子的一种?
- 封神榜&封神榜:难怪姜子牙非要打死琵琶精,看琵琶精做了什么事?
- 袖珍书&比烟盒还要小的古书,仅0.7厘米厚却有14万字,其技术已失传
- 鲁迅&以笔为剑的鲁迅先生,因为仁慈,留了一生的污点
- 双男主&作家淮上被批商业化气息太浓重?《破云》的精彩还能重现吗?
- 年画&新影像?新春特辑|年画里的“中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