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一$钱瑗:母亲眼中的杰作,父亲心中的可造之材,同学嘴里的妖魔鬼怪( 二 )


她为了不跟子女们产生代沟,经常和孩子们一起看电视剧,当没时间看电视时,钱瑗就会提前看好电视报,然后“一本正经”的解说剧情,这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反对”。
杨绛眼里的杰作
每一位大师眼里都有一个“杰作”,比如著名的建筑大师贝聿铭,他眼里的“杰作”就是与妻子的爱情。
杨绛也曾这样说:我一生的杰作就是钱瑗。
的确,钱瑗是优秀的,她治学严谨,受到了同学们的爱戴与推崇,她开创了英语“文学体”。
在她去世后,仍然有很多学生对她念念不忘,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最大的回报就是在死后还有人深深地记得,钱瑗做到了。
钱瑗是一个心地纯良仁厚,热心助人的人,这样一个人,朋友就极多。在钱瑗去世后,她生前的好友依然时常看望钱钟书夫妻俩。
文革时期,钱瑗也常常耿直而言,并不怕被牵连其中,杨绛先生这样评价说:“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我说:‘她像谁呀’?钟书说:‘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
钱瑗的身上具有非凡的美德,也难怪杨绛会说女儿是她一生的“杰作”了,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钱瑗优雅、内敛,同时也刚正果敢。



王德一$钱瑗:母亲眼中的杰作,父亲心中的可造之材,同学嘴里的妖魔鬼怪
文章插图

父亲心中的可造之材,爷爷眼里的“读书种子”
“我们仨很朴素,很单纯,温馨如饴,只求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杨绛在《我们仨》中如此描述与女儿的相处的点点滴滴。
钱瑗在小时候常这样说: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和父亲的相处如“兄弟”,可见这对父女之间有多么和睦,钱钟书对钱瑗的教育多半来自言传身教。
对钱瑗,钱钟书也从不训示,只是看到父母读书,她也拿起书本读起来。钱瑗学外文,有个很难的单词,翻了三部词典也未查着,便跑来问钱钟书,钱钟书不告诉她,让她自己继续查,查到第五部辞典果然找着了,钱瑗此时也会很高兴。
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中长大,钱瑗不优秀都难,以至于杨绛感慨:钱瑗是我生平杰作,钟书认为她是“可造之材”,我公公说她是“读书种子”。
【 王德一$钱瑗:母亲眼中的杰作,父亲心中的可造之材,同学嘴里的妖魔鬼怪】杨绛心中有深深地自豪,其实在父母眼中,每个孩子都是值得骄傲的,是他们一生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