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品@王盛烈:“关东画派”开山鼻祖

传统上,中国画流派众多、各派都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而“关东画派”却和传统的各大画派不同,它的形成,至今也仅有约60年的时间,而它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曾任鲁美副院长的王盛烈大师。
代表作品@王盛烈:“关东画派”开山鼻祖
文章插图
王盛烈于1923年出生于沈阳,在他年仅8岁那年,就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也就是说,从他8岁开始,便开始接受日本帝国主义强制进行的奴化教育。但良好的家风和个人早慧使他并没有被侵略者洗脑,相反,国势的衰弱、遭受侵略的惨状却无时无刻不在强化他的民族和忧患意识。
他曾经在兄长的带领下目睹过抚顺“平顶山”惨案的遗迹,这也为他日后创作的民族主义题材和现实主义风格奠定了基础。他幼年间,便表现出惊人的美术天赋,中学时的素描作品就已经成为了当时“满洲国”的范本,于是他受到推荐,18岁那年,启程赴日本留学。
王盛烈在日本东京画院经过了3年的专业学习,尽管他对于侵略者有着满腔怒火,但是在美术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上却丝毫不懈怠,1945年,日本战败,王盛烈回国,此时的他,已经成为了一名炉火纯青的创作家,他先是到了长春做了一名杂志社的美术编辑,并结了婚,又到北平,结识了徐悲鸿大师,这也成为了他美术创作之旅的新起点。
徐悲鸿先生对这位后进者非常赏识,对王盛烈的草图《路》,在构图和色彩上都给了许多指导。此后,王盛烈回到东北,陆续加入了沈阳师专和鲁迅美术学院,从事教学和创作工作,这也成为他一生的事业。
代表作品@王盛烈:“关东画派”开山鼻祖
文章插图
1954年,王盛烈创作了其第一幅代表作品油画《阅读》,就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幅画表现了新社会中得到了解放的妇女们参加社会生产和学习知识的场景,画面背景为社会主义的工厂,而妇女们身材强健,精神状态饱满,多穿工装,体现了那个年代欣欣向荣的气质。
1957年,在和解放军代表和东北抗联老战士的接触过程中,王盛烈诞生了创作一幅表现八位抗联女战士在面对敌人时坚贞不屈,最终跳入冰冷的江水中壮烈牺牲的“八女投江”事迹作品的意愿。年仅34岁的王盛烈,以极大的热忱和至臻至热的民族情怀投入到这幅历史作品的创作中去,最终,这幅巨幅作品《八女投江》成为了当代现实主义中国画的精品,并被北京的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代表作品@王盛烈:“关东画派”开山鼻祖
文章插图
这幅作品充满了艺术张力,画面巧妙地在光影和结构上进行布局,在突出了八位抗联女战士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群像的同时,还通过环境明暗的变化,暗喻正义的抗战必将赢得最终胜利。这幅作品也是王盛烈最有名和最有价值的代表作。此后,王盛烈又陆续创作了《童年》《伙伴》等诸多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现实主义油画和中国画。
代表作品@王盛烈:“关东画派”开山鼻祖
文章插图
除了自身的创作以外,王盛烈的另一个身份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关东画派”的开创者。他的大半生都在沈阳鲁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历任鲁美副院长、终身荣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和辽宁省画院院长等职务。在鲁美任职期间,他大力引进人才,从关内请来了赵梦珠、郭西河,甚至傅抱石、关山月这样的名家来到鲁美任教,培养出来大批画家,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在上世纪60年代的鲁美,以王盛烈为首的一批现实主义青年画家,其作品多为人物画,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和社会,逐渐在画坛上取得了相当的影响力和地位,于是,1961年在长春的一次会议上,王盛烈也率先提出了“关东画派”的概念,而王盛烈也成了“关东画派”的第一位代表大师,《八女投江》则成为了关东画派的第一幅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