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店|文牧野+易烊千玺,果然没让人失望( 三 )


文牧野最喜欢的一场戏 , 是那场所有人都在的婚礼戏 。 这场八分钟的戏 , 有七八百人在现场 , 包含了十四场小分场 。 用文牧野的话来说 , 这段戏 “没有情节 , 全是人物” 。 它是纯粹地属于电影的情境刻画 ,很多组人物关系在婚礼进行时发生 , 人物们都在奔向幸福、谅解以及达成爱 。
手机店|文牧野+易烊千玺,果然没让人失望
文章图片

文牧野最喜欢的婚礼戏 。 “没有情节 , 全是人物 。 ”
看完婚礼的这一段 , 我们会发现与其说这部电影里这些人“想要成功” , 不如说他们是“想要幸福” 。 整部电影在描述的都是平日里被忽视的他们的尊严 。 这些人可以努力地不放过每一个让他们跳脱出困境的机会 , 有时候看起来甚至是“不择手段”;他们会对身边的人施以善意的帮助 , 尽管自己也捉襟见肘;他们莽撞、粗砺 , 却也极为温柔 。
飞速发展的城市更像是一座雨林 , 人们的目光更多地聚焦在有着巨大宽阔叶片的树木上 , 而很少低头去看见灌木、苔藓、昆虫、菌类植物……它们对雨林的生态非常重要 , 却少有人意识到 。
文牧野做的 , 是把“雨林”中那些并不壮阔和炫目的存在描绘出来 。
03
真正的奇迹 , 在个体之中
文牧野并不是那种成绩优秀的“好学生” , 但是他爱电影 。 大一时候 , 他拍摄的作品被老师表扬 , 台下坐着140位同学——文牧野的成长经历中 , 获得这样肯定的机会并不多 。 也正是这次鼓励 , 坚定了19岁的他想要继续学习电影的信念 。
本科毕业之后 , 他从长春来到北京 , 决心考北京电影学院的研究生 。 他考了三年 , 才最终成功 。 因为有失败在前 , 所以到了后面几年 , 考研失败对他的挫败感就已经很小了 。他就是一直拍 , 一直写 , 一直考 。 在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之前 , 他已经拍摄过七部短片 。
手机店|文牧野+易烊千玺,果然没让人失望
文章图片

导演文牧野 。
2011年 , 进入北电念研究生的文牧野与老师王红卫合写过一篇论文 , 论文题目是《罗伯特·麦基的局部解读:“主控思想”的分析与应用》 。 麦基的《故事》是影视创作者的“圣经” , 类型电影的基本规律和结构被麦基讲得很透彻 。 在这篇研究麦基的文章里有这么一段话:
……观众经常会在银幕上看到一类电影 , 它们总是无时无刻地宣扬着某个道理 , 它们的喋喋不休令观众非常反感 。 ……在故事的世界里 , 大声呼吁是没有用的 , 它只会令观众起一身鸡皮疙瘩 。 优秀的艺术家一定要拥有哲学家的头脑 , 他们必须承认世界上有丑便有美 , 有贫穷便有富有 , 任何一种价值都是相对的 , 任何一种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 。
十年过去 , 文牧野对于电影创作的认知 , 依然和念研究生写论文时一样 。电影必须是真诚和人物先行的 , 空泛的口号和议题强行加在故事上 , 会让电影失真 。
手机店|文牧野+易烊千玺,果然没让人失望
文章图片

罗伯特·麦基的《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 是许多电影创作者的入门书 , 也是必读书 。
文牧野说过很多次 , 他觉得电影应该有“娱乐性”“社会性”和“灵魂性” 。
“娱乐性”代表着电影的类型感 。 它会让电影院的观众“看电影不累” , 是对创作者职业性和专业度的要求 。
“社会性”是创作者用故事讲述社会 。 比如《药神》讲的是生老病死 , 有人情和法理的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