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记|读虎图记|从韩日古画中的虎,看中华文化的流播( 三 )


文章图片

《虎图》 , 朝鲜王朝 , 韩国国立博物馆藏
画家用浅墨、淡黄渲染底色、用墨色、白色渲染虎皮 , 以浓、淡墨画岩石、松树 。 松枝上的一对喜鹊 , 是朝鲜时代深受人们喜爱的“虎鹊图”结构 , “虎鹊图”也被广泛运用于民间年画 , 意义也得到进一步拓展 。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件“民间虎鹊图”中 , 老虎坐立咆哮 , 身边围绕着三只幼虎 。
图记|读虎图记|从韩日古画中的虎,看中华文化的流播
文章图片

申在铉 , 《虎鹊图》 , 朝鲜王朝 , 韩国三星美术馆藏
画面如同剪纸、没有立体感 。 老虎、三神山、松树皮等呈现形式化的工艺样式 , 画中的老虎、喜鹊展现出吉祥物般典型、简洁、强烈的视角效果 。 老虎右侧有“风声闻于千里 , 吼苍崖而石裂”;上方有写成圆形的“虎啸南山郡鹊都会” , 即老虎在南山咆哮 , 喜鹊聚集 。 乘在母虎背上的幼虎旁边写着“膝下孙”把母虎作为仁兽慈祥的特征 , 体现人们多子多孙的心愿 。 作品右侧写着“甲戍元旦申在铉写” , 由此推测这幅年画由申在铉绘制 。
图记|读虎图记|从韩日古画中的虎,看中华文化的流播
文章图片

《权应铢肖像》 , 朝鲜王朝 , 个人藏
朝鲜王朝时代的官员服饰 , 也效仿的是中国的制度 。 官服上面绣有麒麟、白泽、獬豸、孔雀、仙鹤、虎豹等表示不同品阶 。 朝鲜王朝中期武臣权应铢(1546-1608)的肖像(韩国第668号文物)展现了17世纪功臣肖像的基本样式 , 胸前装饰象征武官的老虎胸背 。
图记|读虎图记|从韩日古画中的虎,看中华文化的流播
文章图片

《权应铢肖像》(老虎胸背局部) , 朝鲜王朝 , 个人藏
权应铢于宣祖17年(1584)考上武科 , 壬辰倭乱时期起义击败日本军队战绩出色被封为宣武功臣 。 权应铢将军肖像为宣祖所赐 , 据推测绘制于封功之际 。 武官的胸背在英祖执政时期 , 一、二品使用虎豹 , 三品使用熊罴 。 也有一些“胸背”上老虎身上不是条纹而是斑点 , 特征也很接近豹子 。 有研究认为 , 当时的朝鲜 , 虎豹是两种动物相结合的独特的姿态 。
图记|读虎图记|从韩日古画中的虎,看中华文化的流播
文章图片

胸背 , 朝鲜王朝 , 19世纪 ,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日本本无虎 , “照猫画虎”尚欠缺
日本本土没有老虎 , 约15世纪 , 当中国老虎画被带到日本时 , 老虎也作为绘画题材在日本画中流行 。 在禅宗寺院里 , 它们成为了世俗精神的象征 , 并经常与龙的形象搭配 , 象征着翱翔和启蒙精神 , 在绘画及工艺品等领域多有表现 。
图记|读虎图记|从韩日古画中的虎,看中华文化的流播
文章图片

博物馆写生图(虎皮) , 绘者不详 , 19世纪(江户-明治时代) ,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但日本画家笔下的老虎实在不敢恭维 , 其结构、神态、形体给人以松垮之感 。 因为在江户时期之前的日本画家几乎无人目睹过真正的老虎 , 画时只能参考国外传入的虎皮和来自中国的老虎绘画等 , 因此画出的老虎常常姿态不自然 , 如肩膀高耸、缺少关节 。 由于参考有限 , 即便是日本地位很高、专门给皇室作画的狩野派画家 , 他们画的老虎与本尊差距也很大 , 甚至被认为像过度生长的家猫 , 老虎在日本画中的改良应该说是失败的 。
比如 , 德川幕府的御用奥绘师、江户前期著名画家狩野常信(1636-1713)并未画出老虎的威猛 , 在他的《竹下虎》中虽老虎唯唯诺诺匐在竹子之间 。 其实在日本老虎是权力的象征 , 竹子也因其韧性备受推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