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雷|厂矿子弟江湖老:五线小城跑出了全球锂业龙头,我的发小从深圳撤回来养老

编者按:与城市的夜告别 , 赴故乡的云深处 。 被疫情困住两年了 , 90后跨越山海 , 回家团圆 。 在故乡 , 他们更像是短暂停留的异乡人 。 在他们的视角里 , 看到了人情冷暖 , 看到了社会变迁 , 看到了家国情怀 。 在壬寅虎年春节之际 , 时代财经推出《我的故乡 我的异乡》系列报道 , 此为第九篇 。
李雷|厂矿子弟江湖老:五线小城跑出了全球锂业龙头,我的发小从深圳撤回来养老
文章图片

【李雷|厂矿子弟江湖老:五线小城跑出了全球锂业龙头,我的发小从深圳撤回来养老】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下班 , 去步行街吃个炒粉 。 ”晚班结束 , 李雷习惯和同事约着吃完早饭再回家补觉 。 这家店 , 他从学生时代到现在吃了20多年 , 除了价格涨了点 , 店铺装修干净了些 , 几乎没有变化 。
这是一座地处江西中部的五线城市——新余 , 既无河运 , 又无海运 , 因拥有铁矿资源 , 发展成为标准的工业城市 。 作为全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 , 仅有一区一县 , 常住人口只有120万 。
50年代末 , 来自全国各地的初代工人汇聚在这里 ,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 他们远离故乡 , 为祖国的建设奉献青春 , 最终在这里落地生根 。 很长时间内 , 这家成立了60多年的国营企业——新余钢铁集团(下称“新钢”) , 都是当地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
作为国营钢铁公司员工的小孩 , 李雷和他的同事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厂矿子弟 。 他们和大部分厂矿子弟一样 , 是独生子女 , 从小就认识 , 幼儿园、小学到高中都在一起上学 , 住在同一片家属住宅区 , 甚至可能在同一家医院出生 , 从小说着普通话长大 , 与当地的方言并不相通 。
2005年以前 , 钢铁产业曾占到新余全市GDP的70% , 直到近些年 , 这座小城逐渐发展出其他产业 , 并出现了另外三家上市公司 , 其中一家名叫“赣锋锂业”的公司在新能源的风口下 , 市值早已突破千亿 , 是所在锂业领域的全球龙头 , 也因为股民的关注成为“网红”企业 。
尽管如此 , 像李雷这样选择回家工作的人并不多 , 在外念完大学后 , 年轻人大多奔向北上广深 , 或者好一点的二线城市 。 “回家的话 , 就意味着只有老师、公务员和国企这几个好的选择 。 ”李雷的同学里 , 留在老家的 , 基本就是这几个归宿 。
大时代是潮水 , 而小城里的生活总能乐得自在 。 尤其在厂矿 , 他们过着自己自足的生活 , 老一代的人几乎可以不出厂过完一辈子 , 但这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却大不如前 。
厂矿兴衰
有人说 , 大部分厂矿子弟对家乡的感情一般都会经历自我认同、嫌弃到怀念的几个阶段 。
李雷记得 , 小时候市里的其他朋友都对厂矿充满羡慕 , 厂矿子弟对自己的身份也颇为认同 。 他们的上一代大多来自五湖四海 , 和本地人在地理和心里上都存在明显的距离 。
李雷的老家就在外省 , 从爷爷辈起 , 他们家就来到了厂区 , 而他的同学也大多来自省内其他城市和外省 , 甚至有不少老家在上海 。 小时候 , 李雷的邻居就是一对上海夫妻 , 他们操着浓重的江浙口音 , 日常打扮颇为精致 。 以至于长大后 , 他的不少同学都选择了去上海发展 。
八九十年代 , 钢铁行业发展如火如荼 , 十年内 , 国内钢铁产量从4000万吨翻番至8000万吨 。 李雷所在的钢铁公司也日新月异 , 建起了体育馆、文化宫、舞蹈厅、影剧院等 , 90年代初 , 厂里还集资建起了房 。
从记事起 , 李雷和他的同学就从60年代的职工房搬进了新建好的楼房 。 因为家里离学校不远 , 从小他都和同伴一起相约走路上下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