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法|赵运涛丨春节——历法与神秘“禁忌”的破解( 二 )


历法|赵运涛丨春节——历法与神秘“禁忌”的破解
本文图片

清代徐扬绘《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局部 。 乾隆二十六年(1761)正月初一 , 观象台钦天监测到“日月同升 , 五星联珠”的天文异象 , 据说这是“海宇晏安 , 年谷顺成”的预兆 。
在古代 , 历法就是统治秩序的象征 , 因而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 不仅设置管理天文历法的机构 , 还不断组织学者对历法进行更为细致的完善 , 如唐代的《大衍历》、元代的《授时历》等 。 根据历法排列年、月、节气等 , 以供查考的工具书被称为历书 。 前一年年底 , 朝廷会选定一个日期 , 颁布下一年的历书 。 如清代 , 每年十月初一 , 朝廷就会向天下颁布次年的历书 , 用于指导百姓的生活 。 《燕京岁时记》记载:“十月颁历以后 , 大小书肆出售宪书 , 衢巷之间也有负箱唱卖者 。 ”目前所见 , 唐代太和九年(835)已有木板刻印的历书出现了 。 因为历书是由朝廷颁布的 , 所以人们又将它称为“皇历” 。
朝廷的“皇历”不仅有这一年的历法 , 还有风水、禁忌等 。 先秦以来 , 择日与风水也是历法的一部分 , 不论祭祀、移徙、嫁娶、丧葬、出行、上官赴任、修造动土 , 乃至洗发、沐浴、裁衣 , 都要先择吉日而后行 。 王充《论衡·讥日篇》说:“世俗既信岁时 , 而又信日 。 举事若病、死、灾、患 , 大则谓之犯触岁、月 , 小则谓之不避日禁 。 岁、月之传既用 , 日禁之书亦行 。 世俗之人 , 委心信之;辩论之士 , 亦不能定 。 是以世人举事 , 不考于心而合于日 , 不参于义而致于时 。 时日之书 , 众多非一 。 ”在古代 , 有一段时间 , 干什么事都有专门的择日书 , 还没有和皇历混在一起 。 如专门讲祭祀吉凶的《祭历》 , 专门讲丧葬吉凶的《葬历》 , 专门讲洗澡吉凶的《沐书》 , 等等 。 随着皇历的流行 , 人们才逐渐在一本历书中将择吉日、易学、星相、阴阳五行等与历法结合起来 。
我们常见的黄历中的“吉凶宜忌” , 其制定依据是什么呢?
第一 , 根据五行、天干地支 , 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数术文化中最基本的符号 , 也是“择吉”的主要依据 。 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十干和十二支 , 单对单 , 双对双 , 依次相配 , 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 每一天也对应着一个基本单位 , 如甲子日 , 后面就是乙丑日 。 此外 , 人们又将天干与五行对应 , 如甲乙属木 , 丙丁属火 , 戊己属土 , 庚辛属金 , 壬癸属水;将地支与五行对应 , 如亥子属水 , 寅卯属木 , 巳午属火 , 申酉属金 , 辰戌丑未属土 。 五行又是相生相克的:土生金 , 金生水 , 水生木 , 木生火 , 火生土;土克水 , 水克火 , 火克金 , 金克木 , 木克土 。 于是就又形成了天干与地支的相生相克 。 古人认为如果是“干生支日” , 那么就是“上吉” , 如庚子日 , 天干“庚”五行属于金 , 地支“子”属于水 , 金生水 , 这一天就是大吉;如果是“支生干日” , 就是小吉;如果是“干克支日” , 就是小凶;如果是“支克干日” , 就是大凶 。
第二 , 根据二十八星宿来择吉 。 古人将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分成四方: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 又将二十八星宿分为十四个吉星 , 十四个凶星 。 最初是根据天象位置 , 如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的时候 , 正好指在“角”星上 , 寅月就是正月 , 是干支历中的第一个月份 。 古代干支历法以甲子年为开头 , 六十年一轮回 , 所以“甲子年”的正月初一便为“角”星当值 , 那么 , 正月初二就是“亢”星当值 , 正月初三就是“氐”星当值 , 依此类推 。 古人发现 , 当危宿当值的时候 , 天灾人祸就特别多 。 就靠着这样的“大数据”总结 , 形成了星宿的吉、凶 , 也就形成了每日的吉、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