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人!古人常说:“出了五服不是亲戚”,是什么意思?五服是指的什么?

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存在的前提条件便是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民众,其中土地可以通过开荒、建设,甚至是武力扩张的方法获得,然而民众却无法通过这些强制性的手段获得。另外要想使得民众自觉自发的保卫并建设自己的国家,民众间需要有凝聚力,只有所有人团结起来,整体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中华民族已经延续了上千年,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炎黄子孙在中华文化的熏陶及影响之下形成了一套独有的“文化体系”,因为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因此更有凝聚力。而在被大家认同的中华文化中,血缘关系颇为重要,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亲疏远近首先都是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的。以血缘为纽带的亲属之间通常比没有血缘关系的朋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也更为牢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下,中华民族非常注重“宗族关系”,即中国人比较在乎“亲戚往来”,而这个观念从春节拜年等传统习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当家人!古人常说:“出了五服不是亲戚”,是什么意思?五服是指的什么?
文章插图

无论是千百年前的古代社会,又或者是我们生活的现代,中国人对“亲戚”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其他国家,这不仅有血缘的原因,同时也是出于对自己家风的认同。有同一种价值观的群体,比如同姓宗族,他们中的成员彼此之间的关系会更为亲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族”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亲戚”成为了社会中联系密切的关系。然而即使是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之间,因为血缘的因素,也有关系“远近”之分。在民间则流传着“五服之外非亲戚”的说法,这句话明确指出了“非亲戚”的范畴。与现代社会相比,古代社会的人口划分较为复杂、繁琐,因为古代社会以男子为尊,存在很多“一夫多妻”的现象,这让一个家庭出现了多个“旁支”。当旁支发展壮大时,家庭成员之间很容易出现疏离,这便有了“五服之外”的存在。受“一夫多妻”特殊制度的影响,古代的一个较大的家族中人口的组成很复杂,如果想要“管理”好家族成员,那么管理者便需要做出一定的取舍。所谓的取舍,意思就是对家庭成员与“当家人”的关系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谁与当家人关系亲密,谁又与当家人关系疏离,在做出这个判断之后,再进行决策才不会出错,“五服”便在此刻展现出它的作用。
当家人!古人常说:“出了五服不是亲戚”,是什么意思?五服是指的什么?
文章插图

与此同时,五服之外的人不属于亲戚,家族的管理者便可以减少与其来往的次数,甚至不与其来往。这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管理者的工作强度,不过随着家族成员与“五服之外”的人的来往越来越少,家庭成员对其的印象也会越来越少,直到彼此变得陌生,双方慢慢失去了所有联系。在传统意义上,“五服”具体指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直系亲属上下九代人,即有辈分高于自己的高祖、曾祖、祖父及父亲,还有比自己辈分低的子、孙、曾孙和玄孙,而与这八个辈分平级的同样在“五服”之内。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传统的“五服”划分都是以男性为主的社会关系,其中并不涉及和女性有关的亲戚。在这种划分之下,人们对于“亲戚”便有了一定的选择,如果超出了这九代人,亲戚关系则很淡薄。然而从血缘的角度出发,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超出“五服”时,彼此之间的血缘联系也同样如此。在这种观点之下,人们会有“五服之外非亲戚”的说法也是情理之中。不过除了这种一般情况下的亲戚关系,还有的亲戚之间因为矛盾重重,即使彼此之间有亲密的血缘关系,双方也可能相看两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