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建|郭明建:九千年前,张北人的冰雪生活

作者:郭明建
来源:“光明文博视”微信公众号
原文刊载于《光明日报》(2022年1月30日 第12版)
_原题为为:《冰雪世界中的早期探索——张家口兴隆遗址史前先民的生活与奋斗》
北京2022年冬奥会
承办2022年冬奥会的张家口赛区 , 在地理上 , 处于中国地形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交接地带 。 张家口市北部与南部的巨大海拔落差 , 造就了多降雪的气候区 , 使之成为雪上运动的理想之地 。 而在历史记载中 , 张家口地区还是北方游牧民族与华北农业人群的分界地带 , 南部的太行山——燕山山间河谷 , 历史上主要被农业人群占据 , 游牧民族时而南下;北部的坝上高原 , 则长期被匈奴、鲜卑、契丹等游牧民族占据 , 基本没有定居聚落和农业活动 。
郭明建|郭明建:九千年前,张北人的冰雪生活
本文图片

兴隆遗址与奥运赛场位置关系图
这种历史格局形成的重要原因 , 是由于坝上高原的自然环境并不适合进行农业生产:这里海拔1200-1500米左右 , 现代年均气温仅2-4℃ , 与哈尔滨市相当 , 为我国最为寒冷的地区之一;加之干旱、大风、土薄等因素 , 难以种植常见谷物 。 晚清之后 , 即便有农民至这一区域垦荒 , 但所种植的也是莜麦、荞麦、土豆、向日葵等耐寒耐瘠作物 。 历史上 , 在坝上高原活动的游牧民族 , 逐水草迁徙 , 不从事农业 , 也不定居;他们与南部的农业人群定期进行商贸活动 , 甚至不时南下对其侵扰 。
然而 , 近年来坝上高原的一系列考古发现 , 彻底颠覆了历史记载带给我们的旧有认知 , 打破了今人认为这里的古代先民“居无定所”的刻板印象 。 经过系统发掘的兴隆遗址等考古发现证明 , 距今9000-7000年左右 , 正是这片天地孕育了中国最早之一的定居社会 。 而兴隆等遗址所代表的裕民文化先民与长江下游的上山文化、长江中游的彭头山文化、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等的先民一样 , 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一批定居者 , 他们各自创造的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 通过对兴隆等考古遗址的深入研究 ,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裕民文化先民们在坝上高原的美好生活 , 以及他们对冰雪世界的早期探索 。
这里是九千年前裕民人的“大本营”
坝上高原的考古调查证明 , 在距今9000-7000年前 , 这一地区不仅有聚落存在 , 而且数量众多 , 其密度甚至与现代村庄相似 。 以兴隆遗址为代表的许多遗址 , 与其他旧石器时代或历史时期的游牧民族聚落不同 , 它们并非裕民人某个季节的居住场所 , 而是他们常年居住的“大本营” 。 这些发现出乎不少考古学家的预料 。
支撑起这些聚落繁荣的 , 是先民多样化的生业经济 。 根据环境考古研究 , 虽然那时的气温比现代还低1-2℃ , 但兴隆等遗址的先民采取“多元化”的经济策略 , 成功地获取了丰富食物资源 。 他们以狩猎野牛、鹿类、野马、野猪、野兔等动物为主 , 以采集各种野生种实 , 捕捞湖中的鱼、蚌等水产 , 甚至种植少量农作物为辅 。 兴盛的经济活动孕育出了聚落密集、人口众多、文化繁荣的史前社会 。
探索冰雪世界的智慧
【郭明建|郭明建:九千年前,张北人的冰雪生活】当然 , 在人类改造自然能力还较小的远古时代 , 兴隆等遗址的先民生活 , 一方面拥有丰富的动物、植物资源 , 拥有狩猎、采集的收获和欣喜 , 另一方面则不得不面临冰天雪地的严酷 , 从而展现出先民探索冰雪世界的勇气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