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刚的成功,归结于他的好运气?( 二 )



不过对于小孩子来说 , 钓鱼只能当成是爱好 , 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学习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邓刚的课业越来越重 , 只能慢慢减少了钓鱼的时间 , 但只要有机会 , 邓刚就会拿着渔具前往鱼塘 , 对他来说 , 钓鱼不但是爱好 , 也是发泄压力的一种方式 。
大学毕业之后 , 邓刚进入了美尔雅集团 , 在这里 , 他遇到了职场和人生的第一位贵人——酷爱钓鱼的公司领导 。

因为同样的爱好 , 邓刚和领导很快熟了起来 , 再加上他自己有学历有能力 , 从此邓刚的职场之路顺风顺水一路高升 , 不到一年就成了销售总经理 。
除了工作以外 , 邓刚也在这位贵人的带领下 , 开始接触竞技钓 。
1996年 , 他首次参加竞技比赛 , 虽然没能拿到很好的名次 , 却因此认识了第二位贵人——侯成胜 。
侯成胜堪称钓坛的常青树 , 在全国性的钓鱼比赛中拿过十次以上的冠军 。 他第一次见到邓刚 , 就惊叹于这个年轻人的能力和天赋 。
而邓刚当时正愁摸不到竞技钓的门路 , 两个人一拍即合 , 从此以师徒相称 。

02、走上职业道路说是认了师傅要系统学习 , 但当时邓刚工作繁忙 , 真正能完全投入钓鱼的时间并不多 。
但哪怕是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 , 他依然在一年后的全国钓王比赛中 , 拿下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
这个结果大大出乎邓刚的意料 , 也是在这个时候 , 他萌生了以后走职业道路的想法 。
之后的几场比赛里 , 邓刚拿过第一 , 拿过第四 , 也拿过第六 , 有些看着名次不算太高 , 但和他同台竞技的 , 都是钓龄几十年的专业竞技者 。
在这种情况下 , 他一个初出茅庐的钓手能杀出重围 , 无疑是非常振奋人心的结果 , 也让他更加坚定未来要向职业钓手的方向发展 。

然而在那个时候 , 他所在的美尔雅公司刚刚上市 , 公司高层忙的团团转 , 作为销售总经理的邓刚每天脚不沾地 , 要去全国各地出差 , 几乎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
当然 , 累归累 , 收入也非常丰厚 , 各种绩效奖金和补贴拿到手软 , 加上工资 , 每年差不多有二三十万的收入 。
九几年的二三十万 , 那是个什么概念?
一方面是不喜欢但收入丰厚的工作 , 一方面是喜欢但前途渺茫的兴趣 , 甚至这兴趣在很多人眼里 , 都是不务正业 。 这样的选择在大多数人眼里 , 根本就不是选择 。

但邓刚义无反顾的要辞职 , 因为过于忙碌的工作已经完全挤压了他钓鱼的时间 , 他对升官发财并不感兴趣 , 他想要的 , 只有钓鱼 。
当时没人理解他 , 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 , 甚至那位带他入行的公司领导 , 都试图劝说邓刚回心转意 , 甚至给出了加薪的诱惑 。
可邓刚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 , 义无反顾的辞职投入了鱼塘 。

03、最年轻的“钓王”刚辞职的那几年 , 他把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各种竞赛里 , 或许有人认为 , 钓鱼是一样很“佛”的兴趣 , 带着几分遗世独立的世外高人的味儿 。
邓刚不一样 , 他从来不掩饰自己的好胜心 , 他热爱钓鱼 , 也热爱赢的感觉 。 2000年 , 他在认可度极高的专业竞赛中拿下四个冠军和一个季军 。 在钓坛初现风采 。
2001年 , 邓刚参加第七届钓王杯比赛 , 击败一众老钓手拿下冠军 , 成为中国年纪最轻的“钓王” , 这个记录到现在为止 , 都没有被人打破 。
自此 , 邓刚已经获得了钓坛大部分的个人主流奖项 , 于是他开始把目标转向团队钓 。

2002年 , 邓刚和他的师兄一起 , 在武汉成立了自己的钓鱼俱乐部——天元竞技团 , 他带着团队一起横扫大小奖项 , 同时也没有放弃个人竞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