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张杰
哲学总给人一种高深冰冷的印象 。 有很多哲学话题 , 大部分人即使知道它们很重要 , 往往没有精力和能力去深究 。 对哲学论文、著作这些似乎只属于象牙塔内的读物 , 也普遍敬而远之 。 好在有像陈嘉映这样的哲学家 , 把哲学做得很专业的同时 , 还特别注意把哲学做得鲜活、接地气、有劲 。 这样一来 , 让没受过哲学系统训练 , 但对一些哲学问题保持好奇心的大众 , 也有兴趣进行哲学思考 。
春节假期里阅读的几本书中 , 其中有一本是陈嘉映的《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 这不是艰涩的哲学论文集 , 也不是一部研究性专著 , 而是他近些年来在华东师大、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做的一系列讲座的实录 。 这些始终关注人在世界之中如何生活的哲学学者 , 将他的多年思考以易懂的方式聊给我们听 。 讲座的主题是陈嘉映长期思考和研究的“感知”、“理知”、“自我认知”等 。 他从精微的概念辨析入手 , 将种种我们司空见惯的认知现象背后的哲学精髓 , 一一贯穿、打通 , 带领我们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 以及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
本文图片
书中很多分析都非常细腻 , 新鲜有意思 。 比如他提到 , 视觉在人的多种感官知觉的优先地位 , 具有本体论的地位 。 其他感觉 , 比如靠听觉或者嗅觉 , 所捕捉到的是一个存在者的影像或延伸或属性 , 所获只是一个线索 , 还不能直接抵达事物对象本身 。 但是“看见”能直接抵达事物对象本身 。 “看见”了一个人 , 就等于看到了这个人的存在本身 。 但是如果只是“听见”一些声音 , 还不能直接判断出这个人的存在 。
因为看见就已经是“是”了 , 看见直截了当跟“是”连着 , 跟存在连着 。
【|新春书评|AI时代,如何对世界重新产生感觉?】我们还会注意到 , 很多人会英语 , 往往不会被直接说“知识渊博” 。 但是如果一个现代人懂契丹文或者梵文 , 会解读甲骨文、埃及象形文字等 , 那就了不得 , 哇 , 大知识分子 。 陈嘉映这样帮助我们分析 , “把一个孩子扔在英美街头 , 几个月 , 他就学到一口英语 , 他不用过脑子 , 靠感性经验就学会了 。 但是 , 梵文不是 , 你要想学好梵文 , 你就要是个语言学家 , 懂语法道理 , 懂古代史 , 否划你学不会 , 你要懂好多好多道理你才能学会梵文 。 ”由此他延伸讲到似乎没有用的“系统知识”跟“生活常识、当用之知” , 是两回事儿 。 “有用的是当用之知 , 反过来 , 系统知识没啥用 。 英语有用 , 梵文好像没什么用 , 除非你教书 。 系统知识好像真是为真理而真理才发展起来的 。 ”
一提到感知和理知的两分 , 有人或许要反对:“据说西方人才两分 , 中国人讲天人合一!”在此陈嘉映会耐心提醒他 , “你这么说 , 不是先就分出了西方东方?再说 , 你天人合一 , 不也先有天和人的两分?要是天人从头到尾不分开 , 始终合一 , 那还说什么?不分开你说不了人话 , 大小、多少、男女、老少、天地、阴阳 , 这都是我们小学一年级学的 。 两分不是哲学家的执念 , 不是西方思想的特点 , 没有这些两分 , 我们无法开始思想 , 无法说话 。 ”
这样细腻的辨析 , 如果不是哲学家提醒我们 , 我们还真是没往这里想过 。 而且这些思考不需要你有特别高深的哲学分析工具 , 但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耐心和一份纯粹的知识好奇心 , 可能压根就进不去他讲的世界 , 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 。 但一旦进入 , 跟着他的思路一步一步前进 , 追索事物 , 思考概念 , 则会发现种种奇妙的思考境界 。 哪怕有时候不太懂 , 也没关系 , 只管读下去 , 总有什么地方 , 思路又能跟上了 。 由于《感知·理知·自我认知》是演讲集 , 阅读过程就好像自己置身于课堂 , 一屋子师生们远离喧嚣 , 以概念的方式关切世界 , 鲜活又纯粹 , 这场景无疑是令人感动的 。
- 广东省|新春文化之旅,来广东省文化馆体验非遗!
- 书法家协会#沈鹏书法被批错字连篇,开创了以丑为美的书法时代,冤吗!
- 招聘|毕业生迎来好消息,国际招聘标准有变化,看学历时代将成过去
- 蔡金萍$虎年新春再绽放,这朵“马兰花”为何花开不败?
- 手工艺@新春走基层(88)|剪纸能手王淑文:匠心传承 巧手勾勒镂空之美
- 章太炎@新时代第一人,旧时代最后一人,不是胡适鲁迅,也不是章太炎
- 特色|有闻画|财运“虎”体迎新春
- 同时代&她是民国时期让三个优秀男人一生痴迷的女人
- 老阿妈&【新春走基层】 祖国强大,我们更有底气站在这里
- 文化#「新春走基层」手绘脸谱、送春联——文化活动“点亮”群众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