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李清照、严羽等人为何看不上苏轼,甚至认为他导致了诗词的没落( 二 )


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简单来说,就是认为诗歌是独立的、特殊的文体,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应该保持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向文章等体裁借鉴。
如果说严羽在诗歌创作上对苏轼的批驳还算比较理性,那么李清照等人在宋词创作上对苏轼的抨击就“刻薄”得多了。
宋词三百首$李清照、严羽等人为何看不上苏轼,甚至认为他导致了诗词的没落
文章插图

李清照:苏轼根本就不会写词,其作品不伦不类
南宋俞文豹在《吹剑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幕士善歌,苏轼问他:“我词何如柳七?”柳七就是婉约派词人柳永,那个人的回答令东坡为之绝倒。他说: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个故事被很多人解读为柳永和苏轼两人各有风格,婉约与豪放各占胜场,但其实不然,这是对苏轼词作的一种讽刺。
宋词三百首$李清照、严羽等人为何看不上苏轼,甚至认为他导致了诗词的没落
文章插图

一般认为,“词”或产生于中唐时期,是配合着当时兴起的“燕乐”而出现的一种娱乐文体。所谓的“燕乐”,是指区别于国家“雅乐”,糅合了北方少数民族乐器的音乐,在非正式场合起娱乐作用。
在这种场合下,唱词的人基本上都是“十七八女郎”。所以这个人所说“关西大汉”才能去演唱苏轼的词作,实际上就是在说苏轼写得“词”实在是不好,甚至根本就不能称为“词”。
无独有偶,李清照也持此观点,认为苏轼的词根本就不是词,而是“句读不葺之诗”,更不谐音律。
宋词三百首$李清照、严羽等人为何看不上苏轼,甚至认为他导致了诗词的没落
文章插图

不得不说,李清照指出了苏轼词作的一个重要弊端,即不符合词的音律,而这也和苏轼不通音律有关。
实际上,苏轼主要以诗文名世,学习写词的时间是比较晚的,其作诗“以文为诗”,而在作词的时候便“以诗为词”,所以苏轼所谓的“豪放词”数量虽然少,但极难模仿。到了辛弃疾作豪放词的时候,就已经披上了“婉约”的外衣,这也意味着在词坛上“豪放”一派的逐渐成熟。
东坡词的特性不仅在当时受到诟病,也困扰了后世的词学家。
【 宋词三百首$李清照、严羽等人为何看不上苏轼,甚至认为他导致了诗词的没落】宋词三百首$李清照、严羽等人为何看不上苏轼,甚至认为他导致了诗词的没落
文章插图

清代朱孝臧在编选《宋词三百首》的时候,最初是收录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毕竟这首作品无论是传唱程度还是文学质量都极高。但在后来修订这本选集的时候,朱孝臧还是将其从《宋词三百首》中删去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不合音律,虽然内容极好,但在形式上还是有些弊病。
从词的发展来说,苏轼豪放一脉的风格在总体上都是不太被人接受的,不仅仅后来的豪放派词人以“婉约”为装饰,诸如清初阳羡词派的“横绝”风格也和东坡词有较大出入。总的来说,苏轼豪放词的风格后继无人。
宋词三百首$李清照、严羽等人为何看不上苏轼,甚至认为他导致了诗词的没落
文章插图

诸如诗仙李白以个人情感的超逸而成为绝响尚可接受,但以文字、才学、议论为中心,存在固定的创作方法却还不能被人模仿,这种现象本身就已经透露出了苏轼诗词作品确实存在着一些弊病,严羽、李清照等人对他的批评还是有道理的。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