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作家@这位捧红了孙红雷的剧作家曾为躲避希特勒追杀周游列国15年

来自:世界风情画(ID:finkeeper)
作者:杂杂妹




剧作家@这位捧红了孙红雷的剧作家曾为躲避希特勒追杀周游列国15年
文章插图

一个不想做剧作家的诗人不是一位好医生。
这话说起来像个玩笑。




剧作家@这位捧红了孙红雷的剧作家曾为躲避希特勒追杀周游列国15年
文章插图





剧作家@这位捧红了孙红雷的剧作家曾为躲避希特勒追杀周游列国15年
文章插图

孙红雷在《三毛钱歌剧》中饰演一位军官
但是用在曾作为军医在一战西线出生入死,又编导了“夜半鼓声”、“高加索灰阑记”、“四川好人”等畅演至今的名剧,德国诗人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Brecht,1898年2月10日——1956年8月14日)身上,这话不是玩笑,他除了留下《焚书》(1937),《我,幸存者》(1945)这样脍炙人口的诗歌名篇后,还是将中国传统戏剧“间离”手法介绍到西方的第一人。其音乐剧名篇《三毛钱歌剧》,更是中国影视明星孙红雷先生从舞台走向荧屏的转折点。
和德意志第二帝国(1861—1918)时期的许多孩子一样,贝尔托·布莱希特也有堪称“刻板”、“按部就班”的童年。1898年2月10日,他出生在巴伐利亚的奥格斯堡。父亲是一家造纸工厂的厂长,母亲在年轻时就为乳癌所苦。小时候的布莱希特是个体弱的孩子,由于先天的心脏疾病,他曾被送到疗养院修养,六岁到教会国小念书,接受拉丁和人文科学的教育,在学校期间他便开始写作,成为学生杂志《收获》的发行兼编辑。布莱希特十六岁开始为地方报纸写文章,并创作了第一个剧本《圣经》。
1917年,布莱希特到慕尼黑的路德维希-马克西米立克大学读医学,期间他参加了阿尔图·库切尔的戏剧研究班,但因为不喜欢和同班同学的相处模式,而经常翘课跑回家。却借助此间闲暇开始创作剧本《巴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布莱希特虽然曾受命到军医院当卫生兵,但很快就结束了,因为他公开表态对战争不抱信心。
因为“1918年11月基尔港水兵起义”推翻了威廉二世的德国,在整个1920年代间,都处于通货膨胀、失业、沉重的一战赔款负担与共和国特有的“权责不等病中”,这无疑为敏感的布莱希特提供了难得的创作素材。被各国剧团反复搬上荧幕的《夜半鼓声》就创作于1920年代初。
《夜半鼓声》是他第一部被搬上舞台的作品,1922年9月29日,布莱希特的这部作品在慕尼黑室内剧院首演。




剧作家@这位捧红了孙红雷的剧作家曾为躲避希特勒追杀周游列国15年
文章插图

《夜半鼓声》在慕尼黑室内剧院首演剧照
《夜半鼓声》向观众抛出这样的问题,社会洪流中的主人翁究竟该如何在观点和爱情之间选择,布莱希特给出的答案就在剧末:与情人相拥于床头。
毫无疑问,布莱希特也是个多情种子。1922年,他第一次结婚,迎娶了歌剧演唱家玛丽安娜。次年生了他们的第一个女儿汉娜。虽然结了婚,很少花时间陪妻子和女儿的布莱希特还是有其他的“寡人之疾”。1924年搬到柏林后,他认识了维也纳女演员海伦娜·魏格尔,并积极地追求海伦娜。海伦娜还为他生了一个私生子叫做施坦芬。后来布莱希特也认识了伊丽莎白·霍普特曼,并和她合作。1926年布莱希特和玛丽安娜离婚,1929年和海伦娜结婚。




剧作家@这位捧红了孙红雷的剧作家曾为躲避希特勒追杀周游列国15年
文章插图

《理发店的秘密》一戏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