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三百首$李清照、严羽等人为何看不上苏轼,甚至认为他导致了诗词的没落

我相信,如果现在有谁说,中国古典诗词的没落是从苏轼开始的,或许会被很多人群嘲,被打上诸如“不太古风李太白”、“冷门诗人李商隐”等标签。但值得玩味的是,这种论调却是从宋代便出现了,且一直延续到了晚清时期。
更有趣的是,持此论调的人在历史上也并非寂寂无名,他们同样也是享誉古今的文坛大家,被现代人尊崇,比如《沧浪诗话》的作者严羽,还有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
宋词三百首$李清照、严羽等人为何看不上苏轼,甚至认为他导致了诗词的没落
文章插图

严羽:苏轼写诗的方法,直接导致了诗歌的没落
南宋文学理论家严羽被誉为“宋元明清诗话第一人”,他对苏轼的不满非常明显,其在《沧浪诗话》中直截了当地指出:
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
这句话说得很重,在宋代诗坛上,严羽是铁杆的“唐粉”,宗唐一派,认为宋代的诗歌是劣质的,其发生质变的节点就在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出现,诗歌开始走上了歧路。
要解释严羽这种观念的由来,就得先说一说苏轼之前,北宋诗坛到底是一种什么样子。
宋词三百首$李清照、严羽等人为何看不上苏轼,甚至认为他导致了诗词的没落
文章插图

唐和宋两个朝代之间并不连续,中间还隔着一个五代十国,经历了长达70多年的分裂。连绵的战火不仅使得文化出现了轻微的断层,更是让文学创作沉寂了许久。
宋代重新完成统一之后,社会日渐稳定,文坛恢复了些许生机,这个时候的文人非常仰慕唐风,在创作上不可避免地模仿起来,于是出现了“宋初三体”。
所谓的“宋初三体”,即“白体”、“晚唐体”和“西昆体”。“白体”模仿的就是白居易的浅近文风,是当时的主流;“晚唐体”模仿的是贾岛、姚合等隐士的清苦诗风,而“西昆体”模仿的是李商隐繁缛富丽的风格。
宋词三百首$李清照、严羽等人为何看不上苏轼,甚至认为他导致了诗词的没落
文章插图

当时的很多文学大家其实都有模仿的痕迹,比如文坛领袖欧阳修也模仿中唐韩愈的风格,这些文人多以此为荣。除此之外,还有理学诗风、太学诗风等等,但质量不高,影响也有限。
但严羽认为,这些诗人对唐诗作品的模仿是得唐诗妙旨的,其创作的出发点还在于“兴趣”二字。实际上,这些作品虽然模仿痕迹比较明显,但确实也有可取之处,严羽的观点也很有道理。他推崇唐诗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境界,也确实是古典诗歌极高的审美追求。
但苏轼的出现,让古典诗歌的创作走向了另一条道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成为了唐诗和宋诗分道扬镳的开始。
宋词三百首$李清照、严羽等人为何看不上苏轼,甚至认为他导致了诗词的没落
文章插图

严羽对苏轼等人的写诗方法总结得很到位,即:
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这种诗歌的风格与当时的“理趣”不同,更像是以创作文章的手法来写诗。就像文章的旁征博引,作诗也要“字必有来处”。这种风格肇始于苏轼,在以其弟子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中被发扬,其影响几乎贯穿了之后的古典诗坛。
但需要指出的是,严羽所抨击的只是这种创作方法,并非是针对苏、黄等人的诗歌作品。他也承认这种方法可以写出好诗,但其创作的目的已经变了,诗歌这一体裁也开始变质。
宋词三百首$李清照、严羽等人为何看不上苏轼,甚至认为他导致了诗词的没落
文章插图

所以,严羽提出了一个在诗歌鉴赏中非常重要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