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英村|楼英|从宝藏男孩到神仙太公

楼塔是杭州市萧山区最南端的千年历史文化古镇 , 古曲细十番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 是萧山和杭州的“金名片” 。 楼塔的闻名和细十番的诞生 , 都与六百多年前一个叫楼英的人有关 。
在中国古代中医药界 , 世所公认的最杰出的代表是李时珍 , 他所著的《本草纲目》被奉为“药学圣典” 。 很多人不知道 , 楼英和李时珍一样杰出 ,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其实是以楼英所著的《医学纲目》为重要参考写出来的 。
宝藏男孩
楼英到底有多厉害?
身为吴越国将军楼晋的后代 , 楼英从小是个不折不扣的“宝藏男孩”:四岁识字 , 七岁读《周易》 。 当同龄孩子还在玩泥巴时 , 他已经开始啃那一本本大部头的四书五经 , 同时学习天文地理了 。 十三岁那年 , 楼英母亲生病 , 经浦江名医戴原礼治愈 , 楼英从此萌发了行医济世的念头 。
二十岁的楼英开始接诊时 , 就显示出了高超的医术:诊病直切要害 , 治病妙手回春 。 一来二去 , 楼英的口碑越来越好 , 不用打医疗广告 , 也不用任何流量推荐 , 就有了一个绰号——江南名医 。
楼英村|楼英|从宝藏男孩到神仙太公
本文图片

楼英被称为“神仙太公”
楼英到底有多红?连明太祖朱元璋都要找他挂专家号!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年 , 朱元璋得了一种顽疾 , 宫里的御医一个个都纷纷表示“我也很无奈” 。 情急之下 , 朱元璋下令在全国搜寻民间治病高手 。 有人推荐了楼英 , 朱元璋下旨召楼英进宫 。
楼英接诊之后 , 朱元璋的病很快就好了 。 朱元璋要留楼英在宫中做御医 , 但楼英对荣华富贵没多大兴趣 , 他心心念念的 , 就是怎么提高自己的医术 , 更好地治救家乡的穷苦百姓 。
不久 , 楼英就以年老有病为名请求还乡 。 踏上故乡的土地 , 呼吸着自由清新的空气 , 楼英不由吟起了唐代大诗人王勃当年游历楼塔时在仙岩上所题的诗:“巍巍怪石立溪滨 , 曾隐征君下钓花 。 东有祠堂西有寺 , 清风岩下百花香 。 ”
乡居日月长 。 楼英深深明白“寸阴不可轻”的道理 , 于是他稍加休整之后 , 马上开始重操旧业 , 为乡亲们诊治看病 。 人们看到曾任朱元璋御医的楼英 , 身上并没有一点点“我是高手高高手”的傲娇之气 , 他还是像以前那样温和、细致、耐心、体贴、负责 , 只收微薄的诊疗费 , 对于经济困难的病人 , 会得到减免医疗费的照顾 。 在楼英的眼中 , 不管是皇帝还是乞丐 , 都没有分别 , 不管什么身份地位 , 他都一样尽心尽力为他们治病 。 人们怀着崇敬和感激 , 送给楼英另一个绰号——神仙太公 。
出诊之外 , 楼英不是上山背着竹篓采草药 , 就是坐在书桌前看书写书 。
翻看前人的医学著作之时 , 他突然觉得 , 自己有些新的见解、新的方法 , 可以留下来给别的医生作参考 。 由此 , 他萌生了写一本书的念头 , 这样在自己离世之后 , 留下来的宝贵的医药学经验 , 会间接地造福后人 。
此后 , 楼英开始每天伏案写作 。 没有知名出版社的约稿 , 也没有丰厚的稿酬 , 但楼英却怀着无比的热情 , 日复一日地写着 , 这一写 , 就是三十年 。
楼塔仙乐“细十番”
楼英也不是完全不懂生活情趣的工作狂 。 休闲时 , 他喜欢和一众爱好相同的朋友雅聚 , 吹奏各种乐器 , 演奏优美的音乐 。 楼英将自己在宫廷里听到的音乐和地方民间音乐相结合 , 和同好们共同探讨、琢磨 , 最终形成了楼塔仙乐“细十番” 。
楼塔有很多竹子 , 春天里 , 竹笋破土而出 , 鲜嫩可爱 。 楼英告诉人们 , 竹笋这种天然绿色食材 , 是春天里的“菜王” , 有中医疗效 , 可以多吃 。 他还告诉人们很多中医食疗的方法 , 让人们吃得美味又健康 。